第57部分(1 / 4)

小說:我的回憶 作者:打倒一切

時則沒有意見上的參差。我們譏笑初出茅廬的蔣氏所做的一切,不免是粗枝大葉的“急就章”;

而且這位自行加冕的拿破崙,似乎是向著反共的目標邁進了。在蔣氏眼中,共方的議論,只

是不切實際的高調;甚至有共方“別具心腸”的疑慮。事實上,蔣氏當時搶盡了鏡頭,共產

派已降格為無足輕重的啦啦隊。但共產派是不甘示弱的。他們在北伐工作中,沉著堅定,頗

51/185

… Page 203…

《我的回憶》第二冊

有不屈不撓的氣概。

一九二六年七月一日,北伐動員令頒佈以後(也許是七月九日舉行盛大的北伐誓師典禮

的前夕),我在廣州已經居留了近四個星期,又匆匆返回上海。那時北伐已成定局了,國共兩

黨的聯席會議也確定暫行擱置了。我須返回上海,參加中共中央所舉行的擴大會議;商討對

北伐的全盤政策。

一九二六年七月十二日,中共中央第二次擴大會議在上海舉行。會議聽取了我“廣州之

行”的報告;陳獨秀彭述之等大多數中共領導人,對北伐的估計未免過低。他們認為北伐軍

能否打到武漢,大有疑問。這種看法較之老成的軍事家加侖將軍的估計,顯然還要保守些。

他們似是太重視了北伐工作中同床異夢的種種跡象,而忽視了傳統的革命精神所能引起的作

用。也許是受上海報紙言論的影響,因當時上海多數報紙對北伐很少作有利的報導。此外,

主觀上他們也許想到,北伐的進展無異是蔣介石反共氣焰的高漲,無意中就有些抹煞事實,

作接近主觀要求的想法。會議所透過的政治議案,曾指出“國民政府之出兵,亦尚只是防禦

反赤軍攻入湘粵的防禦戰;而不是真正革命勢力充實的北伐”⑤。這種看法,事實上使中共

對北伐採取了消極的態度。

當時中共黨員已增至三萬人左右;湖南農民協會已擁有約二十萬會員。中央這種消極性

決議,與當時顯然大有可為的形勢是不相配合的。會議雖然也透過了團結左派、打擊蔣介石

派、強調民族聯合戰線、發動農民進行減租減息、奪取地方政權和漸次發展工農武裝等等決

議⑥,但不免流於紙上談兵。中共中央並未抓緊時機,在北伐中增強自己的勢力。

這曾引起譚平山、瞿秋白和我的公開表示不滿。我們認為反對蔣介石和對北伐採取積極

態度是不能相提並論的;我們認為北伐是進攻的,是可以奪取武漢的;而不是防禦的。我們

指斥彭述之等的書生之見籠罩了中央機構,只會做空洞文章,忽略了當前實際任務。我們要

求對北伐採取積極行動;因為在北伐競爭中如果落後一步,後果將很壞。但我們這些主張,

被視為“聯合反對派的公開表現”。

同時,廣東區委也對中共中央表示了不同意向。他們強調中央對於農民問題的決議案是

不夠徹底的;主張在北伐進展中要提出“分配土地給農民”的土地革命口號,以期動員廣大

農民完成北伐。這些爭執,就是後來中共中央領導陷於分崩的伏線。

不久,事實證明中共中央多數的估計是錯誤了。北伐軍於七月十一日攻克長沙之後,八

月二十二日攻克嶽州,以各別擊破的策略,直指武漢。中共中央這才在這些劇變中,逐漸改

變對北伐的觀點;採用較積極的政策,但已經是落後一步了。

在此時期,我是中共中央動員中共黨員參加北伐戰爭的唯一負責人。前此,我往來滬粵

之間,擔負著緊急任務,自然沒有時間去處理中共中央的經常工作。八月初,我才交卸了中

共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主委的職責,由李立三接替,我自己則專任中共中央軍事部的工作。

並確認它具有動員中共組織及工農民眾團體參加戰爭的職能。可是,那時軍事部等於一個空

職,只有兩個年輕同志,在那裡做些從報紙上搜集軍事情報的屑碎工作。

當時,中共中央還遠不能說是一個戰鬥的指揮部。我們在工農群眾運動的工作,雖積累

相當的經驗;但對指導戰爭,則仍是門外漢。在這一點上,我們當時萬萬比不上國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