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部分(2 / 4)

敢在亂說話,信不信本官立刻將你‘‘‘‘‘”

“和之,住嘴!”臉色鐵青的顧同一聲喝斷胥鼎的話,然後看似十分生氣的向胥鼎責罵道:“怎麼,別人多說我幾句怎麼了,這是朝廷的議政大殿,又不是我顧某人的家,李大人多說幾句話怎麼了?”

誰也沒有想到,顧同的第一句話竟然是將為他說話的胥鼎責罵了一番。

顧同含怒斥退胥鼎,然後出列面向朝中文武,沉聲說道:“不錯,陳大人這道奏摺,確實是我讓他寫的,‘新政’之中的絕大多數主意,也是我顧某人出的,今天藉著陳大人的嘴,將這道奏摺讀出來,就是想聽聽大家的意見,好了,現在誰還有異議,均可以提出來,但是顧某也把醜話說在前面,咱們就事論事,要是有人想借此興風氣浪,在朝中相互攻擊的話,那麼顧某人不介意當一回惡人!”

顧同將頭一擰,又狠狠地看了一眼龍椅之上的趙擴,要不是趙擴的話,那麼今天覺多不會出現這麼多的反對聲和意外。

趙擴有些心虛的低下了腦袋,不敢去看顧同的目光,可是他卻將目光看向了陸從權以及真德秀,一如陸從權、李洪壯之言,對於顧同提出的這個‘新政’,他是一點兒也不想讓他施行。

陸從權知道顧同剛才將話已經言明瞭,那就是你可以反對‘新政’,但是必須拿出具體的反對理由來,不能接著反對‘新政’進而發起攻訐,擾亂朝堂。

陸從權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該怎麼說了,可是他也知道,自己要是不說些什麼的話,從怕日後這朝堂之上,他就越加會沒有說話的機會了。

“陛下,丞相,諸位臣工,方才李大人的話可能說的有些衝了,可是有一點,臣卻是十分認同,那就是這祖宗基業不可廢,這祖宗之法不可變。先不說其他,這行省、統一賦稅、興建五都、大修馳道、取時務科,如此種種,丞相真的有把握樣樣成功?你可知道,一旦改革失敗,後果是什麼嗎?”

陸從權極為巧妙的避過和顧同之間的爭鬥,只將話題引到改革成敗之上,想要藉此讓顧同知難而退。

陸從權言畢,真德秀也站了出來,向顧同建議道:“丞相,茲事體大,是不是可以慢慢商議,畢竟,畢竟你這個‘新政’的內容,實在是牽扯的太廣了,況且天下初定,又大興土木的話,只怕民力也難以支援啊!”

出乎陸從權等人意料的是,真德秀並沒有表示反對,只是說‘新政’這件事情,或許可以徐徐圖之。

縱然顧同還沒有說什麼,可是所有人都聽出來了,這個時候即使最大的反對派陸從權和真德秀兩個人,也都在顧同的震懾面前,變得不敢直言反對了。

第473章 關於元朝行省制度

(一)行省制度的性質和使命。

行省的兩重性質和代表中央分馭各地的使命。元行省的性質與使命,需要從行省的設定、演化過程談起。

元代行省是行中書省的簡稱,其淵源可追溯到魏晉隋唐的行臺和金代行尚書省。蒙古國時期,燕京、別失八里、阿母河三斷事官及歸降的金朝官吏、軍閥等,也稱為行尚書省或行省。不過,這些都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行省。忽必烈建元朝後,正式在朝廷設定中書省總領全國政務,時稱“都省”。不久,又沿用前朝舊例,頻繁派中書省宰執帶相銜臨時到某一地區負責行政或征伐事務。如中統和至元前期的陝西四川行省、河東行省、北京行省、山東行省、西夏中興行省、南京河南府等路行省、雲南行省、平宋戰爭前後的荊湖行省、江淮行省等。其中,設立於至元十年(127年)的雲南行省等,已帶有地方最高官府的色彩。就是說,這一階段的行省已顯現朝廷派出機構與地方最高官府的兩重性端倪。只不過此類兩重性僅表現在雲南等少數行省範圍內,多數行省的性質仍然是朝廷的臨時派出機構。

大約在世祖末成宗初,隨著江浙、湖廣、江西、陝西、四川、甘肅、遼陽、河南等行省的改置或增設,行省逐漸演化為常設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幾乎與此同時,元廷又對行省的名稱、品秩、事權作了重要調整:其一,“嫌於外重”,一律取消中書省宰執“系銜”;其二,降行省品秩為從一品,通常以平章政事二名為長官、少數行省特許增置左丞相一員,但品秩仍比都省低一級;其三,江南等處行樞密院併入行省,實行“絜兵民二枋而臨制於閫外”的體制。這三項舉措大體奠定了行省作為地方常設機構的規模和權力框架。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行省演化為固定的地方官府,是指其主要性質而言。即使上述演化完成以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