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氣支吾,在韓侂冑追問下,才慢悠悠說出:“欲得太師頭!”韓侂冑惱羞成怒,連奪方信孺三官,把這位當時最出色機辯的外交使節貶到臨江軍居住。同時,韓侂冑惱恚地決定“有以國斃”,即把整個國家捆綁在他的戰車上,意圖同歸於盡。這一不負責任的決策,自然引起了廣泛的不安。反戰派開始結成了聯盟,代表人物是楊皇后與史彌遠。
楊皇后是宋寧宗的第二任皇后,第一任皇后韓皇后於慶元六年(1200年去世,韓皇后為韓侂冑表親,韓皇后死後,作為其曾叔祖的韓侂冑自然少了倚恃。當時在寧宗的嬪妃中,楊貴妃與曹美人俱受寵愛,宋寧宗趙擴久久拿不定主意讓誰入主中宮。韓侂冑見楊氏為人機警而頗任權術,有點忌憚她,建議寧宗立柔順易制的曹美人為皇后,同時竭力隔絕楊貴妃與外朝的通籍往來。楊貴妃知道底細後,從此便對韓侂冑銜恨在心而不露聲色。嘉泰二年,楊氏略施心計,擊敗了曹美人,被寧宗冊立為皇后。
對於韓侂冑大力支援的開禧北伐,這位楊皇后從一開始就以為失之輕率,表示反對,但是惱怒女真人的宋寧宗趙擴並沒有聽信她的意見。
史彌遠是南宋孝宗朝名臣史浩之子,時任禮部侍郎,兼任寧宗皇子趙曮的老師,官銜是資善堂翊善。趙曮為燕王德昭的十世孫,寧宗生了好幾個兒子都先後夭折,才立他為皇子的。翊善之職有利於史彌遠透過皇子傳達內外朝的訊息與動向。他是主張議和的,而當時欲議和,非除去韓侂冑不可。要把這事搞定,以禮部侍郎的地位還差一截,必須藉助地位更高的同盟者。開禧三年四月,被韓侂冑罷免的錢象祖再次入朝擔任參知政事。錢象祖為相,史彌遠立即與之結成反韓聯盟。
暗藏心思的史彌遠,在開禧北伐進入失敗之後,歷陳局勢的危急,透過皇子趙曮的口說給寧宗聽,還建議罷黜韓侂冑。寧宗聽後並未不表態,因為一直依賴韓侂冑的他,擔心離開了這一權臣,便會失去依靠。皇子趙曮在楊皇后鼓動下瞅機會再向寧宗進言,楊皇后也在一旁附和,寧宗仍是一言不發。但是心思歹毒的楊皇后擔心宋寧宗會向韓侂冑出賣她的密謀,畢竟韓侂冑大權在握,若要反擊,還是易如反掌的。於是,楊皇后決定找一個堪當大任的朝臣聯手搞掉韓侂冑。她讓其兄楊次山物色人選,次山找到了史彌遠。
十一月,史彌遠接到楊皇后指命,分別與參知政事錢象祖、禮部侍郎衛涇、著作郎王居安和前右司郎官張鎡串聯密謀。張鎡是紹興大將張俊之子,主張幹掉侂胄以絕後患。楊皇后以寧宗名義頒御筆給史彌遠與錢象祖:“韓侂冑已與在外宮觀,日下出國門。殿前司差兵士防護,不許疏失。”錢象祖當夜找到了權主管殿前司公事夏震,出示了御筆,讓他選派士兵誅殺韓侂冑。夏震在謀殺韓侂冑的政變中的地位作用,與紹興內禪時郭杲相似,兩人都位居殿帥之職。
次晨,夏震派出的部將夏挺率兵士將韓侂冑在上朝途中截獲,挾持至玉津園夾牆甬道中用鐵鞭擊殺。大約就在對韓侂冑採取行動之時,楊皇后才向寧宗透露了訊息,寧宗立即批示殿前司追回韓太師,楊皇后以死相威脅,向寧宗哭訴侂胄殺兩國百萬生靈,還要廢掉自己與皇子,寧宗這才作罷。
以史彌遠為首的政變派之所以必置韓侂冑於死地,是要以韓侂冑之死作為向金求和的籌碼,同時也是為了登上權臣的位置。就在韓侂冑被殺的當天,錢象祖就將這一訊息移牒金國河南行省。政變前派往金朝的王枘繼續承擔議和使命。金朝收到南宋誅韓的牒報,看出對手的軟弱退讓,便向王枘重申議和五款條件,強調必須以韓侂冑的頭顱贖回淮南之地。
嘉定元年(1208年)初,王枘回朝轉達了金朝函首的要求,寧宗御批“未欲輕從”。其後,二府宰執有過一次詳議,侍從、兩省、臺諫官也有過一次集議,儘管有人指出送交頭顱的做法有辱國體,但迫於所謂公論,寧宗無原則的放棄了自己的初衷,同意將韓侂冑梟首函送金朝。金章宗在京城舉行了獻受首函的慶祝儀式,將韓侂冑與蘇師旦兩顆頭顱高懸在旗杆之上示眾。
嘉定元年九月,宋、金嘉定和議終於達成,主要條款為:宋帝與金帝的稱呼由侄叔改為侄伯;宋向金所納歲幣由二十萬兩匹增至三十萬兩匹,另致金國犒軍銀三百萬兩;宋金邊界維持戰前原狀;宋向金函送韓侂冑、蘇師旦首級。嘉定和議雖免去了稱臣割地的難堪,但在雙方關係與歲幣數額上卻比隆興和議倒退了一大步,而函首乞和更是一個主權國家的奇恥大辱。
回想整個歷史上開禧北伐的過程,顧同即為歷史感慨,也為製造這段歷史的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