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12點,美臺混編艦隊抵達金門料羅灣港口,福建前線炮兵立即開火,炮彈像長了眼睛似地專找國民黨艦和運輸船,整個料羅灣頓時淹沒在火海之中。在這緊要關頭,護航的美艦竟一炮未還,不顧臺艦的安危掉頭逃跑,慌忙撤出中國海域,而臺艦3艘被擊沉,多艘受創,餘者急向外海逃竄。國民黨守軍官兵見狀,氣得暴跳如雷,但也無可奈何,原本他們對美艦航行到金門附近死不肯進料羅灣已十分不滿,這時紛紛罵起了“美國的娘”。
毛澤東由此對美國的對臺政策得出新的估計:第一,所謂共同防禦條約是有限制的,是防禦性的,是給蔣介石“帶上轡頭”的條約;第二,美國不願冒與中國發生直接軍事衝突的風險;第三,美國想從金、馬“脫身”,即逼蔣後撤,透過“劃峽而治”減輕自己的“義務”和負擔。
據後來美國解密檔案中透露,正如當初毛澤東所估計的,早在1954年底,臺美簽訂的《共同防禦條約》正文規定,美國將承擔“防衛”臺灣、澎湖和其雙方都認為必須防衛的領土,但美國對“防衛”臺灣、澎湖以外的沿海島嶼是有保留的。美國經歷過在大陸扶蔣政策的失敗後,已不願再次陷入中國的內戰。為限制國民黨軍隊主動挑起對大陸的進攻,美臺就條約進行“秘密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