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1 / 4)

丁總名叫做丁澤宇,是第一批從德國回來的電子工程師,回國後張山長讓他帶領一群科技人員,負責雷達的研製,至今已經有一年了。

“帶我去看看!”

丁澤宇話不多,只是點點頭,在前頭帶路。

中國海軍想要對抗甚至打敗日本海軍,靠數量上是不行的,要達到日本人十三艘戰列艦的數量,起碼要等幾年,蘇門答臘島過不了多久就要產出原油,產出的石油要運回山東的煉油廠,這幾千裡海路,有日本海軍在一旁虎視眈眈,張山長始終覺得不放心。

不搞掉日本海軍,張山長始終寢食難安!

要打敗和抗衡日本海軍,只有依靠技術上的進步,第一選擇當然是飛機,即使沒有航空母艦也沒有關係,有陸基空軍也可以,但是飛機不是那麼容易搞出來的,張山長現在是有飛機的相關技術,但是沒有基礎的工業一樣搞不出來,比如製造飛機用的鋁合金,現在還沒有辦法大量生產。而且從造出飛機到裝備部隊形成戰鬥力,也要有一段很長的時間。

除此之外,就只能夠靠提高軍艦上大炮的打擊精度了。

張山長因此想到雷達。

這個時候電子管已經出現,1904年世界上第一隻電子管在英國物理學家弗萊明的手下誕生了。弗萊明為此獲得了這項發明的專利權。人類第一隻電子管的誕生,標誌著世界從此進入了電子時代。

同年侯斯美爾發明電動鏡,是利用無線電波迴聲探測的裝置,可防止海上船舶相撞。

1906年德弗瑞斯特發明真空三極體,是世界上第一種可放大訊號的主動電子元件。

這些發明都給雷達的發明奠定了基礎。

張山長把這個任務交給丁澤宇之的小組之後,丁澤宇結合張山長提供的資料,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終於製造出了雷達。

雷達出來之後,火控系統也相應誕生了。

華山號上的火控系統是參照二戰後期美國戰艦的k8火控系統仿製的,其中的一些電子元件都是自己加工製作的,功能上已經達到二戰時的水平。

雖然這套火控系統只是實驗室產品,但是張山長已經很滿意了,有了這套東西,華山號起碼抵得上四五艘日本戰列艦!

如果泰山號和即將回國的另外兩艘戰列艦也裝備火控雷達系統的話,嘿嘿!小日本,就有你瞧的了。

就是用這四艘戰列艦拼掉日本海軍的十三艘戰列艦,張山長也願意。

張山長於是問丁澤宇,能不能在一兩個月內製造四套火控雷達系統出來?

丁澤宇思考了一下,道:“我儘量試試!“

丁澤宇在德國多年,沾染上了德國人嚴謹的作風,他既然說盡量試試就一定會全力以赴地去做。

張山長又轉對華山號的艦長林永漠吩咐道:“林艦長,我已經把這世界上最好的軍艦、打得最準的火炮交到你手裡了,接下來,就看你們的了。”

林永漠立正道:“請總長放心,我們海軍不會讓國家和人民失望!”

張山長點點頭,“裝備安裝好後,要儘快掌握它,儘快形成戰鬥力,抓緊訓練,再好的裝備也要靠人來控制,關鍵的時候還要靠人。”

林永漠連連稱是。

不過原來軍艦上的德國人卻要想個法子好好安排,不能夠讓他們再上華山號了,雷達的事不能讓德國人知道,最好全部打發他們回到青島的德國人海軍基地去,這個要和德國人仔細商量一下,不要讓德國人認為張山長敲了鍾就不要和尚。

兩個星期之後,另外兩艘戰列艦在德國海軍的護送之下,到達煙臺,張山長把它分別命名為“華山”號,“黃山”號。

“華山”號,“黃山”號和泰山號華山號都是同一級別的戰列艦,在德國稱為奧斯特弗裡蘭級戰列艦,張山長為了這四艘戰列艦,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1912年5月,海圻號終於回到上海,隨即來到煙臺,歸於中國太平洋艦隊旗下。

海圻號由英國Armstrong廠建造,1898年完工,排水量4300噸,航速24節。艦長129。3m,寬14。2m,吃水6。1m。裝備2門203mm主炮(艦首艦尾各有單聯裝主炮一門),10門119mm副炮,12門47mm副炮,4門37mm機關炮。另有魚雷發射管5具,人員編制445名。

至此,中國太平洋艦隊擁有戰列艦4艘,巡洋艦5艘,輕型驅逐艦3艘。魚雷艇15艘,炮艇10艘。

再加上火控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