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1 / 4)

**

第一卷《小鎮疑案》 第一章 村婦之死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 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念奴橋?;赤壁懷古》

這闕詞是大宋一個名喚蘇軾的名儒所作。這蘇軾字子瞻,一字和仲,別號東坡,眉州眉山人氏,自小天資絕妙,過目成誦,乃人中騏驥,有通今博古之學、經天緯地之才。其父蘇洵、其弟蘇轍,亦是當世名家,世稱“三蘇”。嘉佑二年四月八日,蘇軾一舉而中。文壇泰斗歐陽修見得蘇軾文章,驚詫不已,嘆道:“老夫當退讓此人,使之出人頭地。恐三十年後,無人再談論老夫矣。”此時刻,蘇軾才二十歲。

話說大宋神宗天子在位,拜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為宰相,此人也是一代奇才,博聞強記、殫見洽聞,目過十行、書窮萬卷,可謂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王安石入仕以來,興利除弊,頗有聲望,後經韓魏公舉薦,升為揚州知府。神宗年間,拜為宰相,封荊國公。上至天子,下及百姓,無不稱其賢,以為崑山片玉、伊周再生。惟有同朝文臣蘇洵不以為然,作《辨姦論》諷之:“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虜之衣,食犬憊之食,囚首喪面而談詩書,此豈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鮮不為大奸鏡。”王安石聞之,很是不快,但其素來重才,以蘇軾為槃槃大才,世間罕見,有意委以重任。不想蘇軾為人孤傲,對王安石新法頗有微詞。王半山暗聞,遂惡之,便在天子面前貶論蘇軾不是。宋神宗深信不疑,蘇軾無奈,只得請求外任。蘇軾外任多年,頗有作為,深受各州府百姓愛戴。往來各州府間,蘇軾遊覽名山大川,瞭解民俗風情,留下頗多絕妙詩賦及傳奇故事。

神宗元豐年間,蘇軾調任湖州,赴任路上,遊山玩水,吟詩作賦,意氣奮發,早已忘卻朝中瓜葛。不一日,蘇軾一行入得湖州地境。那湖州之地,乃在太湖之濱,三國吳時為吳興郡治,盛產蠶繭、水稻、鮮魚、湖羊、絲綢、湖筆、綾絹、羽毛扇等;又風光旖旎,山清水秀,林寒澗肅、民風淳樸、含哺鼓腹,雖不如京城繁華昌盛,卻別有江南水鄉情趣。

這一日,落日臨西,道上走客行色匆匆。蘇軾立於道旁,但見前方炊煙漸起,薄霧繚繞,其中約莫七八十戶茅屋瓦舍,顯然是一江南小鎮。遂命管家蘇仁前往打探,找尋一家客棧,以便駐足歇息。那蘇仁之父自小長在蘇家,自眉州至京城,為老蘇家主持裡外,深受蘇老泉注重,後娶老夫人貼身丫鬟為妻,生下一子,蘇洵為其取名蘇仁。蘇仁自小在蘇家長大,整日與蘇氏兄妹做伴,也讀些書識些字,加之頭腦思聰,勤勞任怨,深為蘇家老少男女親近,以為家中弟兄。蘇仁年少在眉州之時,曾受山寺一老僧點撥,學得些拳腳功夫,耍得刀劍棍棒,尤其練得一手奇門兵刃,喚作分水娥眉刺,前後三十六式,式式兇險,兀自厲害。蘇軾深喜之,遂帶在左右,作為長班。

不多時,蘇仁回來稟報,只道是那小鎮上有一家福來客棧,尚餘四五間空房。蘇軾令他頭前引路。車馬到得福來客棧,店主笑臉相迎,招呼小二牽馬入廄,暗中打量家眷、匣箱,知是官宦人家,更是殷勤相待,笑引蘇軾入得屋來。蘇軾注視四下,雖是村野小鎮,茅茨土階,卻也乾淨整潔,四張木桌,十餘把杉木椅。店主輕拂椅面,招呼眾客歇坐。蘇仁端水過來,侍侯老爺夫人。店主很是歉意,道這本是店小二之事,何勞客官。蘇仁道:“不妨,不妨。敢問店家,此去湖州府城尚有多遠?”店主回答,有四五十餘里,明日一早起程,遮莫二三個時辰可達。蘇仁道謝。

蘇軾洗臉罷,詢問店主當地民風民情。店主一一回答。原來此地喚作錢家莊,莊民多以養蠶紡絲為生,本是錢姓宗族居住,因為驛道自小鎮而過,南來北往,日漸繁榮,亦多了不少外姓人家。出莊鎮往西,約三里之遙,有一白馬湖,滿堤楊柳,別有風光。蘇軾微點額首。夫人王氏知蘇軾有遊湖之意,但見天色已暮,加之車馬勞頓,身心疲憊,便道:“老爺不如暫且歇息,待明晨早起,令蘇仁隨往。曦日初升,湖光盪漾,清風拂面,萬千柳條,豈不更妙。”蘇軾心領神會,捻鬚而笑,道:“夫人之言極是。”是夜,眾人早早睡下。蘇仁陪伴一旁,終因身乏心勞,迷糊間靠在椅上,安然入睡。唯蘇軾秉燭夜讀,直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書首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