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部分(1 / 4)

小說:鐵血抗戰918 作者:死磕

所有的財物全部帶走。”

“是!”

擦黑的夜色裡,左伯陽等大聲領命。

隨著命令,負責警戒的近衛也翻了回來,開始逐個房間,逐個人的搜刮身上和包裹裡的財物,手電光裡,一個個袋子慢慢的變鼓。

搜過身的日軍都被用上了依蘭香解藥,最多兩個小時就會醒來。

董庫沒有參與搜刮,他獨自在景田的屋裡將景田的所有藏匿的好東西都翻了出來,期間除了回了前沿詢問的電話,學著景田的聲音,醉意朦朧的彙報了酒宴的情況外,就是獨自在這棟有可能是祖宅的房間裡,院子裡流連,手電不斷的照照這,照照那。

他去了後園還儲存完好的酒作坊,檢視了所以依舊保持原樣,但蒸鍋和窖缸都已經發黴,液體乾枯,只留下漆黑黴點的這些釀酒工具。似乎,這些景田是有意儲存,想著如何複製作坊吧。

轉了一圈,將這些器皿的微小細節都一一印在腦海,他才不舍的離開了這裡。走進了偏房屋內進入的地下酒窖。

此時,下面的酒已經沒有多少了,董庫看到30壇年代標註應該是明朝末年,年號看不清,但依稀能夠看到是明朝,而旁邊的則是帶著滿文標註的清朝。顯然,就是那個時段的藏品。

三百年

董庫震驚了下。中午他獨自就要喝了兩斤的三百年佳釀。

看著這些有可能出自祖先之手的酒,董庫下定決心,一定要讓董家女兒紅傳遍世界,取代什麼拉菲,什麼白蘭地。這些酒他決定窖藏。作為未來酒廠的藏寶,封存起來。

他一片片的轉著,看著空空如也的一排排架子,心裡痛恨,這幫畜生居然把一二百年的好酒當白開水喝了,而且都喝光了。

走到酒窖最裡面,看完僅有的三十餘壇酒。董庫一邊往回走,一邊將這些架子,酒窖的佈局記在腦海,等戰後,他不在原址建酒廠,也會將酒廠恢復原樣,結合科技新技術,保持舊有的風格和理念,打造董家女兒紅。

當他迴轉身的一刻,他的目光從一排排架子中間那道像隔牆。又像東北地火龍一樣的磚牆上掠過,他突然頓了下,著似乎就是火牆。

他收回離去的腳步,轉身來到一段孤零零的隔牆前檢視。果然,這是用青石壘砌額的火牆。

酒窖要火牆幹嘛?

董庫疑惑的順著火牆走到盡頭。

真的是火牆

董庫看到盡頭聯通。證實了判斷無誤後才想起配方上標註的要點,酒窖要保持恆定的溫度,並附上了供暖建築的圖紙。

當時他以為這只是一個冬季取暖的設施,看了酒窖才明白,原來整個酒窖都被這種火牆聯通,分段,分片供暖,保持酒窖內的溫度。

看到這,他眼前突然一亮,噌噌幾步就奔出酒窖,直奔景田的房間,在景田放置雜物的位置找到了當時以為無用,落滿灰塵的小木匣子。

這是存放配方的木匣子,董庫當時看了眼,沒有當回事,他不會以為這純木板,薄薄的匣子會有夾層一樣的狗血機關,但他清晰的記得盒蓋內有數個鏤刻的字,當時只看到是篆字,而且是夏涼、春秋溫、冬熱,現在看來,這應該是早年表示溫度的一種方式,或者說,常年的供熱標準。

果然,再次看到盒子,看到那些篆字,董庫明白了,這就是明朝時,還沒有溫度計,對溫度的一種判定和表述。

當他翻過盒子,看到底部的一刻,他眼前一亮。

盒子的底部漆色斑駁,顯然是後期塗抹上去的斑駁之處露出了幾個刀刻的痕。在洞窟就掏出刀,慢慢的扣掉這些漆的時候,看到了幾個文字,七十七度。

七十七度?

董庫眼睛眯了起來,他快速的換算,將這個有可能是華氏溫度的數字換算成攝氏度,他得出一個準確的數字,二十五度。

原來,酒窖的溫度還有標準啊!

董庫感嘆著。他瞬間明白了,盒子內部鏤刻的也是溫度的標準,只是那時候是用寒、冷、涼、溫、熱、燙,憑藉口口相傳的感覺,憑藉經驗來判定具體溫度的方式。盒子底部的顯然是清朝以後,溫度計流入中國才喲逇華氏度。

明白之餘,他對中國民間的智慧更是感嘆。那個秘方要是不細心,根本不會知道酒窖還需要恆定的溫度,就算得到配方,窖藏這塊掌握不好,存上幾年的酒恐怕就要變質了,不會出現現在喝到的女兒紅了。

聰明還是悲哀,董庫說不清楚。民間這種留一手,導致很多的絕技和技術失傳,那些憑經驗來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