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雖然之前在江橋也曾經有過勝利,但那場面遠不如這裡。
他們不去關心為何老毛子會大戰,反正就知道一點,跟他們的盟友先遣軍作戰,那老毛子就該揍!
按下老趙帶隊回去接管部隊不提,董庫則忙碌著就愛那個物資快速運到指定位置囤積,並將大炮全部拆卸運回哈爾濱改造,這些大炮太過笨重,不利於遠端運輸,不利於機動,所以,在他還沒能力打造大口徑火炮前,他還要用到這些大炮。
而且那些75山炮和野炮,他也從虎頭正面要塞山頂撤下,到是迫擊炮,他暫時沒動。他雖然判斷蘇俄恐怕不會再進攻,可也不得不防,就那江堤上的坦克炮轟解決不了,對方還有可能趁著這個機會發動進攻。
他在物資緊張運送中,並沒有離開虎頭,他遠端操控著,讓石油鑽井隊伍在飛虎隊的保護下,開赴了具體的位置,在相隔幾里的兩個點開始進行鑽探。
這時節已經可以野外作業了,雖然艱苦點,但他需要時間,他要在開化前,也就是五月份把井打好,檢驗管道輸油沒有問題後。回填那些管道。要不,一旦開化,更道理全是水,而且會塌方,管道如果有問題,根本就不好解決。最關鍵的是天暖之後,日機飛行照常了。就會頻繁偵查這邊的防務,會發現油井。
鑽井,董庫已經準備了幾個月了,他非常的有信心,因為,目前世界還沒有解決淺層氣的太好辦法。除了用重泥漿壓井,在井噴出現前,沒有太有效的預防手段,一旦井噴,往往是機毀人亡,鑽探失敗。
而董庫卻將後世冷戰時期目前技術能達到的的防噴器的大概引數給了猶太的科學家,在他們幾個月的研究製作。最終定型的防噴器問世後,井噴,只要不是壓力太過巨大,都不會有問題。
而且大慶油田不同於海洋,淺層氣壓力沒有那麼大,雖然開採之初也有井噴出現,但危險並不算太大,在防噴器和先進鑽井經驗的幫助下。套管,固井,將一次成型,一月內就應該能夠完成所有工序,並出油。
畢竟這裡不需要勘測具體採油點,地質結構也穩定,油層的深度也沒有達到三千五百米。只在兩千左右的深度,加上那些熟練的工人,一次成功問題不大。
兩口井一旦完成,隱去鑽井裝置。那,石油的供給就可以解決目前先遣軍為數不多的機械需求了,能夠保證董庫打大規模的機械化戰爭。而那些附屬產品,也將解決董庫目前缺少的各種原料,讓他的工業體系能夠迅猛發展。
他除了安排鑽井開始,還給了工業園區改造蘇俄火炮,便於機動的方案,在口徑不變的情況下,減輕火炮的自重,並裝上輪子,方便卡車拖拽。
他要在開化前,地面還可以運送重物的時候,完成他下一個目標,為武力積累打下基礎。
在他忙碌的時候,蘇俄大軍並沒有停滯不前,他擔心的也並不多餘,大鬍子也不甘心失敗,在臨近開江的這幾天,他要再次發動攻擊。
一天的時間,留在蘇俄境內的偵查小隊不斷被穩步壓進的蘇俄大軍向後趕,已經退到了‘達列涅夫琴斯克’。而蘇俄部隊再次兵不血刃的奪回了廢墟一片的‘依茲別斯克’。
這裡,要塞的火炮攻擊不到,在防守上,不會處於被動,雖然距離進攻的位置要十幾公里,但對於大軍運動,十幾公里也不存在難度。
這回蘇俄部隊沒有貿然進攻,他們在‘依茲別斯克’集結,等待新上任的斯科伊諾維奇大將到來。
坦克,原本就在源源不斷的趕奔這裡,只是因為費雷接防虎頭要塞而提前拔營起寨,遭到重創而已,但後續的運輸並沒有停止。至於毀壞的鐵路,路基沒破壞,鋪上道軌就完活,並不太影響。
這回,蘇俄部隊不採用士兵徒步攻擊了,他們要用騎兵快速靠近要塞碉堡,摧毀前沿陣地,那樣,只要膠著,對方山頂的迫擊炮就無用了。
接到老毛子大軍快速壓進,雲集‘依茲別斯克’,董庫也覺壓力很大。
他目前唯一面對大軍的解決辦法就是在江面和對岸用火炮攔截,但沒有觀察員指揮的情況下,憑藉固定諸元,雖然可以給蘇軍造成損傷,但卻阻擋不了他們靠近堤岸。而防守堤岸,就五門炮也解決不了對方在‘依茲別斯克’所有火炮陣地,江堤那裡還會是對方火炮覆蓋的墳墓。沒了水泥掩體的江岸防線,守在那裡,多少人都不夠填。
俄軍的集結速度遠超過了董庫的預料,在偵查小隊被大軍逐步壓縮回到‘達列涅夫琴斯克’,並緊接著被迫回到江岸,或者遠離了‘達列涅夫琴斯克’後,虎頭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