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避免地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中國的工業基礎自然也遠不能與列強相比,至於胡衛東,他雖然來自於後世,卻畢竟不是一位航空專家,除了噴水之類沒什麼技術含量、而且剛好當年無意中記住的要點,他在設計方面也幫不了什麼忙。因此目前“中原邊區發動機研究所航空部活塞式發動機專案組”的研發能力與羅羅公司、惠普公司等世界頂級航空發動機製造商相比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不過,胡衛東腦子裡的一些材料配方和工藝卻是可以派上大用的,雖然他記得的那些合金鋼鋼種大多是火炮與裝甲所用。但因為總體xìng能比二戰時期的材料強了太多,因此客串一下也還是多少要比目前列強選用的航空發動機材料強一些,並且這兩年間邊區數量rì益增加的材料科學家們還在這些材料的基礎上根據各種發動機的需要開發出了一些更加合適的衍生合金鋼材料。。。。。。
要知道材料技術可是發動機技術進步的最大限制因素,所以即便不考慮目前已經取得一些進展的噴氣式發動機專案,光論目前各國飛機所用的活塞式發動機,胡衛東也相信中國的航空發動機技術一定會趕上、甚至超過列強,而且應該不需要等待太久。因為經過一年多的磨合。這些來自於十幾個不同國家的發動機專家已經成功整合為一個團隊,他們生產的第一款航空發動機雖然功率只有900馬力,但無論是油耗、高空xìng能即便不考慮渦輪增壓裝置的幫助、可靠xìng還是使用壽命都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綜合來說已經超越了蘇聯和rì本的水平,與德法相比則各有千秋,僅比英國與美國的發動機差一些。不過即便如此。由於設計中的殲…1與轟…1均是以二戰中後期的經典機型為模板,對發動機功率的要求很高,因此暫時還沒有合適的心臟,而飛自然也只能推遲了。
在青島繳獲到300臺鬼子的最新航空發動機之後,身為外行的胡衛東因其功率較大。便建議先用鬼子的發動機完成飛,以儘可能地節約時間。這個要求是否合理姑且不論,但一場航空發動機的“氣冷”與“液冷”之爭卻由此爆發。。。。。。
胡衛東穿越前就知道英國羅羅公司的梅林發動機是二戰期間綜合xìng能最好的活塞式發動機,而羅羅公司的長盛不衰雖然戰後一度破產而被英國zhèng fǔ收購,但技術上羅羅公司一直都領先於世界。更是令其印象深刻,所以出國期間他對羅羅公司的人才、哪怕是淘汰下來的都視若珍寶,開出的價碼比其他公司的高很多,但且不說收入不平衡會令別人眼紅,技術上也存在一個嚴重問題。。。。。。
二戰期間英國的航空發動機以液冷為主,而梅林發動機更是其中的王者,可是美國卻在氣冷航空發動機方面獨步天下,並且因為美國發動機公司為數眾多,在美國挖人的難度遠比向在英國一家獨大的羅羅公司下手容易得多,因此美國專家的人數比其他國家的加起來還要多一倍,這就造成了一個矛盾,專案組中來自羅羅公司的發動機專家地位最高,他們自然要搞自己擅長的液冷發動機,可是他們人少,專案組中大部分專家來中國之前卻都是搞風冷發動機的,這就產生了直接的分歧。起初由於胡衛東的支援,羅羅公司的專家地位很高,因此兩種飛機的早期型號都預定選用液冷發動機,然而這次裝上鬼子的發動機試飛成功後,那些技術人員終於忍不住發難了,因為鬼子的發動機是氣冷!
“既然氣冷發動機可以滿足需要,我們為什麼要選用昂貴而又不那麼可靠的液冷發動機呢?而且氣冷發動機工藝要求低、生產速度快、改進潛力大,很明顯更適合中國的國情,而且使用氣冷發動機的飛機生存力相對較強,也更適應中國飛行員稀缺的現狀。”,一位來自美國惠普公司的年輕工程師如是說。
而來自英國羅羅公司的總工程師托馬斯則堅持認為,液冷引擎的汽缸排列成狹長形,迎風截面積比氣冷引擎要小,機身產生的阻力也相對較低,因此速度較快、尤其是在高空,而使用液冷發動機的飛機升限也比使用氣冷的要明顯高出不少。。。。。。
第三百零三章 液冷還是氣冷(下)
ps:感謝書友“德彪”投出的月票,今天週一,求推薦票^_^
速度與升限一直是胡衛東最為重視的兩項飛機xìng能,無論對於戰鬥機、還是轟炸機來說都至關重要,可是那位前惠普公司工程師所說的也不無道理,對於目前工業基礎還很薄弱的中國來說,與其過分追求xìng能的優越,還不如先保證產品“簡單可靠”來得更加實際一些。。。。。。
胡衛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