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3 / 4)

第二次大發展的契機

只是想到中**隊透過外蒙這片世界公認的中國領土居然還得“借道”,赤sè黨內包括太祖在內的本土派無不氣憤難平,但是大家都知道現在的蘇聯有多麼強大,而且中國目前也不宜四面樹敵,只能暫時將這一不滿深埋於心底

第三百三十四章 東北抗聯(上)

這5千人都是東北抗聯急需的人才,但後世史家卻大都認為,對抗聯幫助最大的,卻還是與其一同前往北滿根據地的抗聯新任司令員、也即是此前擔任第十八集團軍第37軍軍長的徐向前

高原來到東北之後,在不長的時間內令原本幾乎已經是山窮水盡的抗聯重煥生機,並且抓住關東軍主力被抽調入關的大好時機迅速地擴大了根據地和抗聯隊伍。到1938年10月底的時候,東北抗聯已經有15萬正規軍(其中野戰部隊5萬多人)和50多萬民兵(注1),根據地面積覆蓋了北滿的八成和南滿的兩成,人口突破了700萬,並在這一年內斃俘rì軍2萬餘人、偽軍3萬多人,另外還摧毀了無數rì本開拓團定居點,斃俘rì本武裝移民5萬餘人,迫使rì本關東軍不得不暫時中止了這一用心險惡的同化東北的計劃。

但是,這一片大好的形勢之下也暗藏著隱憂,自從這一年9月開始,rì軍大本營開始瘋狂地向關東軍增兵,力度之大僅次於華中派遣軍,使得關東軍很快就有足夠的力量保護偽滿的大中城市與交通線,而東北的鐵路交通又十分發達,尤其在rì軍屯駐重兵的南滿地區,楊靖宇領導的南滿縱隊更是因為關東軍二十餘萬大軍的瘋狂圍剿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險之中,好不容易建起來的長白山根據地在短短兩三個月內幾乎全都重新變成了游擊區,甚至完全淪陷。一度發展到3萬多人(包括民兵游擊隊)的南滿縱隊兵力迅速銳減到萬人上下,根據地群眾雖然在地方黨組織和民兵游擊隊的幫助下大多及時轉移,但卻依然有七八萬人死於rì寇的屠刀之下

對楊靖宇和南滿縱隊恨之入骨的rì軍在長白山根據地實施了慘絕人寰的滅絕xìng政策,只要是圍剿過程中見到的中國人無一例外地全被屠殺,土地空出來無人耕種他們便從別地移民,rì本人被抗聯殺得不敢來了,鬼子就將朝鮮農民驅趕過來,就算被中國人殺了,他們也無所謂,甚至還因為減少了朝鮮人口而感到高興。而因為無論哪種情況都對rì本有利,關東軍做起來就愈發毫無顧忌

在正常情況下,這種極端的做法註定是得不償失的,因為它不但會招致國際輿論的譴責,更會導致原本心存僥倖的民眾也開始拼死抵抗。但是目前西方列強普遍對rì軍採取綏靖政策,即便是南京大屠殺被公諸於世的時候也沒哪個國家對rì本採取措施,就更不要說是這些因為單次規模較小而相對沒那麼觸目驚心的罪行了。至於後者,從大局來看確實不利,但在南滿rì軍兵力超過楊靖宇部十倍乃至幾十倍的前提下。鬼子完全喪失人xìng的做法卻反而難以破解。因為rì軍集中兵力對根據地各縣“定點清除”的時候,每次集中出動的兵力比各縣的總人口還多。這種情況下當地抗rì軍民無論怎麼抵抗也很難擊退rì軍,反而南滿縱隊卻為了掩護鄉親們轉移而一次次地遭受重大傷亡,實力越來越弱。而如果放棄掩護群眾轉移,且不說這樣做違背了人民軍隊的宗旨,就算真的狠下心來這麼做了,群眾被殺光後,抗聯還依靠什麼在南滿立足?

面對這一近乎無解的困境,年僅15歲卻已經成為南滿縱隊司令部首席參謀的王子才想出了兩個辦法,一是派抗聯南滿縱隊朝鮮支隊的支隊長兼政委、朝鮮“祖國光復會”會長金rì成率領南滿縱隊之中的朝鮮官兵回國建立根據地。一方面可以為rì後反攻朝鮮佈局,另一方面也可以引走一部分關東軍,減輕南滿縱隊眼下的巨大壓力。

王子才自然知道想在rì本佔領了好幾十年的朝鮮建立抗rì根據地只會比在南滿堅持抗戰更難,甚至全軍覆沒也不是不可能,但只要能讓南滿縱隊主力獲得喘息之機,他們的犧牲就是值得的,何況在接受政治思想教育的時間還不夠長的王子才看來。這一千多朝鮮指戰員終歸只是外人,他們即便全都犧牲,也總比南滿縱隊的中國同胞犧牲了要好。

而另一方面,那些朝鮮同志未必不知道此行九死一生。但是為了光復祖國,他們義無反顧。但由於去年轟動一時的“普天堡戰鬥”(注2),他們早就成了鬼子的眼中釘,剛剛渡江還沒多久就引來了大批rì軍圍剿,關東軍也很快派兵過江支援,這一千多名朝鮮抗rì官兵雖然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戰鬥,但終究還是寡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