啻沃卮笸黃疲�鈧沼�1940年底,第一款定型的直升機“直1”投入批次生產。“直1”是雙座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超過1200千克,巡航速度達到了115千米/小時,航程超過360千米,實用升限超過2000米。“直1”可以搭載1名駕駛員和1名觀察員。如果只帶那名駕駛員,它還可以掛載1枚深水炸彈,從軍艦上起飛執行反潛任務。看起來這款直升機似乎不錯,但此時還不成熟的旋翼動力卻使得“直1”的可靠xìng一直深受詬病,而中國飛行員的珍貴更是限制了它的應用。直到後來使用燃氣輪機的第二代直升機“直3”上艦之後才開始受到普遍的好評並在各型艦艇上得到了推廣,但那時二戰已經進入尾聲了。
再說了,此時還只是1939年,因此胡衛東只是在南昌級重巡洋艦上面專門留出一個平臺以供將來停放直升機。而相較於直升機平臺,4架水上飛機及其彈shè器的佔地太大了,這麼大一塊麵積空著實在是莫大的浪費,因此胡衛東在徵詢了德**艦設計師的看法之後,決定在南昌級重巡洋艦的後部再加裝一個主炮塔和相應的其他設施,這也使其一躍成為二戰期間火力最為強大的重巡洋艦,即使不考慮各國火炮xìng能的差異依然如此,其基本引數如下:
標準排水量:14200噸,滿載排水量:18500噸
尺度:長205。9米,寬21。3米,吃水5。8米
動力:12座高壓重油專燒鍋爐,3座蒸氣渦輪引擎,主機設計最大功率為156000馬力
航速:36節
續航力:10800海里/16節
主炮:4座三聯裝203mm炮塔
防空:6座二聯裝127mm高shè炮,8座二聯裝88mm高shè炮,8座雙聯裝37mm高shè炮,12座雙聯裝25mm高shè炮,6座“天網”7管25mm近防火炮。
反潛:2座火箭深彈發shè器(最大shè程1500米)、2座刺蝟炮(最大shè程300米)。
裝甲:水線主裝甲帶2550mm(注1);水平裝甲5080mm;炮塔(正面)120mm;指揮塔125mm;防雷裝甲,三層,每層25mm。
艦員:1800人
注1:之所以側弦主裝甲帶的裝甲厚度大幅減小,是因為中國海軍的作戰方式與德國大大不同,南昌級重巡洋艦除非是欺負敵人的小船,否則很少會以側弦和敵艦對轟,因此側弦裝甲就用不著那麼厚了,而因為首尾對敵(追擊或者逃逸)是主要作戰方式,炮塔正面遭到大口徑穿甲彈攻擊的機率則非常大,因此裝甲防護就至關重要。至於水平裝甲,考慮到俯衝轟炸威力不足,5080mm的厚度已經足夠用了(未完待續。)
第四百三十六章 連環計
除了合作建造軍艦,德國提供的大量技術、裝置與人才使得中國迅速吃透了引進自美國的湘潭級驅逐艦和江南級護衛艦的技術,再加上幫德國建造大型軍艦過程中的技術積累,舉一反三之下,仿製和改進奧馬哈級輕巡也變得易如反掌。後來胡衛東考慮到戰後軍艦的發展cháo流,決定在海軍之中推行後世的分級標準,將標準排水量15002000噸的作戰艦艇稱為護衛艦,主要任務是反潛,也具備一定的防空與對海對岸攻擊能力,因此對速度要求相對不高,以經濟省油的柴油機作為主要動力(驅逐艦以上則都使用重油鍋爐驅動的蒸汽輪機);將標準排水量50008000噸的作戰艦艇稱為驅逐艦,主要任務是防空,同時具備較強的反潛和對海對岸攻擊能力;而那些標準排水量10000噸以上的大傢伙則都稱為巡洋艦,主要任務是對海對岸攻擊,同時具備強大的防空能力和一定的反潛能力,而南昌級重巡洋艦也由此變成了南昌級巡洋艦,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中德合作規模如此之大,想要完全保密是根本不可能的,尤其是赤sè黨之前與蘇聯還有海軍方面的合作,所以德國對中國海軍的全面援助根本無法避開他們的耳目,斯大林一方面對中國赤sè黨跟意識形態完全對立的德國深入合作感到震驚和擔憂,另一方面則希望藉此機會從赤sè黨這裡搞到一些德國人的先進技術,特別是他夢想了很久的戰列艦建造技術。 。。
此外,蘇聯太平洋艦隊在遭到rì軍機群空襲時防空能力的低下令老毛子終於意識到近炸引信和“密集陣”近防火炮的價值有多麼巨大(之前他們也曾想過引進,但胡衛東開價“太高”,當時並未充分意識到二者價值的蘇聯人就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