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部分(2 / 4)

畢竟是二十一歲的年輕人,劉錦棠略顯拘謹,手指在衣服上蹭了蹭,略思半晌,抬頭道:“司令員,我以為在掃清外圍團練之前,我軍不宜迅速攻城。”

左宗棠挪了挪身子,饒有興致問道:“何以見得?”

劉錦棠娓娓道來:“襄樊一役後,我軍不過略示休整,馬上全軍北上。襄樊至太原府千里之遙,沿途大仗雖沒有,小仗卻不斷。進入山西后,部隊已極為疲憊,而太原之敵養精蓄銳多日,士氣正旺。孫子曰: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此不宜迅速攻城其一。其二,大軍未動,糧草先行,然我軍迅速北上,沿途民眾多不瞭解,對我有敵視,暗中騷擾使我糧草多有損耗,令我不勝其煩。孫子又曰:舉軍而爭利則不及,委軍而爭利則輜重捐。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暫時休整,改變民心,以消除後顧之憂,此變被動為主動。”

左宗棠聽了微微點頭,見劉錦棠停了下來,問道:“還有嗎?”

劉錦棠想了下,看了眼劉松山,見劉松山並沒有阻止自己,繼續道:“孫子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又云: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萁稈一石,當吾二十石。”

“孫子還說過兵貴勝,不貴久。毅齋怎麼沒考慮到我軍停在太原城外,時間越長對我愈不利。”王德榜見左宗棠讓一個後生小子滔滔不決,說個不停,在旁邊不大樂意了,非要跟劉錦棠抬下槓。

劉錦棠毫不客氣道:“君之所以患軍者三:不知軍之不可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謂縻軍。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水無常形,兵無常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因敵而變,只為爭先,豈能抱殘守缺,食古不化?”

王德榜給劉錦棠噎的半天說不出話來。

劉松山幫自己侄子道:“朗青,不是我幫自己侄子,只是我們攻打太原外圍已經三日,雖然火器犀利,卻寸步難行。東山、西山我不知道,我們師數次攻打鄭村,付出慘重代價,卻無法攻進村內。別以為我們十三師都是孬種,實在是守敵佔了地利之便,陣地堅固,彈藥充裕,我軍日夜不處,倍道兼行,以成疲軍又如何能速勝?”

王德榜與程學啟都沒話說。

劉松山說的是大實話,不光十三師現在攻擊受阻,十一師、十二師同樣拿敵人沒辦法。這是他們離開江南後,從來沒發生的事情。

也許剛開始大家還有些輕敵,可攻了兩回沒拿下來後,那些輕敵之心早就收了起來,就是不再輕敵,東山、西山也沒拿下來。三處一處未下,還能說這支部隊戰鬥力不強,要是三處都沒下,那就不是哪支部隊問題了。

“攻城者,必先使諜者求知城中之糧數。計人為費糧多而人少,則攻而勿圍。糧少而人多,則圍而勿攻。”左宗棠覺得差不多了,站了起來,踱到大堂中央。“我軍千里突進,對太原之敵事先並不熟悉。三日之戰,不過試探而已。”

“蒙古軍長於野戰,不善攻堅,進入中原後,因經常遇重兵囤積之城邑,戰法不得不改變。為攻下城邑,蒙古軍採取屯兵與城邑附近,而在城外四周大肆殺戮,搶掠百姓,破壞村莊,以使守軍出擊,以便於城外於守軍決戰,乘勝奪取城邑”

幾個人坐在椅子上,眼珠隨著緩緩踱步的左宗棠移動,靜靜聽左宗棠講的那些話。

“如守軍畏懼不出,凡攻大城,比先擊小都,掠其人民以供驅使。令每一騎兵必欲掠十人。人足備,則每名需草或柴薪或土石若干,晝夜迫逐,緩者殺之。追逐填塞壕塹立平,或供鵝洞炮座等用,不惜數萬人。以此攻城壁,無不破之。”

馬鼎南聽的大汗淋漓,這些話對他來說,圈子繞的實在太大了點,不過主要意思他還是聽明白了。

“司令員,難道您的意思是我們將城包圍起來,捉太原府周圍百姓,讓他們幫我們攻城?”

王德榜同樣聽的汗流浹背,他是監生出身,聽這些話毫不困難,可對左宗棠話裡的意思,王德榜聽了心驚不已。

自從紹興起義後,王德榜在溫州政治學院讀過幾天書(當然不是四書五經,而是軍民魚水情那一種),知道解放軍不可能驅使老百姓替自己擋槍眼,如讓百姓送死,那官也不用當了。

左宗棠別的不說,只說蒙古軍。王德榜不是死讀書,不知身外之物的書呆子,他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