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離失所,各地流民不少,你怎麼就沒想到招收流民到工廠去?”
史秉譽苦笑道:“這就要拜主席土改之功了。主席土改搞的好哇,那些流民見自己有田地好分,還用不著掏錢,人家一直幻想中的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幸福生活就在眼前,誰還想到工廠遭別人管束之罪?別忘了,中國農民在斷絕最後一絲希望之前,他們是萬萬不肯離開土地,出來尋求活路的。”
楊滬生沉默下來。農民希望什麼他自然知道。剛莫名其妙來到這世界時,他也許對農民的感知還停留在毛選上所說的,但過來這麼多年了,農村他什麼沒看過什麼沒聽過?
對楊滬生而言,中國的農民是最樸實的一群人,同時他們又十分容易滿足,如不是斷絕所有活路,他們是決不會起來鬧事的。當然,如果鬧事起來,這些原本淳樸敦厚的百姓破壞力之大,也是讓人瞠目結舌的。
壓迫有多重,農民回應的破壞力也就有多大,這也算得上是一種平衡。
這種平衡觀是誰說的?楊滬生想了半天,這才想起是網路軍文寫手不胖老高說的,這個該死的挖坑黨主席寫《鐵血風雲》寫了一小半就跑到龍的天空研究平衡論去了,還跟中華楊成立什麼罪惡的挖坑黨,欲圖讓網路上所有小說都變成太監文學。不胖老高這麼一閃人,讓看的正上癮的楊滬生一時吊到半空沒個落腳的地方。追到龍的天空想看看不胖老高是否新寫了一點,結果看到他的奇談怪論:《平衡論》。當然,這種《平衡論》自然不能跟毛澤東主席的《矛盾論》相提並論。
今日說起農民對土地的依賴性,很奇怪,楊滬生腦海裡竄出來這個平衡論。
淳樸敦厚自然是好的品德,不過也正因為對土地的依賴心裡,他們不肯脫離土地當工人,哪怕給他們更多金錢,習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民也不願意出來。楊滬生覺得自己有了一些理解史秉譽,看來他在土改上面的右傾並非毫無理由。
楊滬生也為軍隊中將士都是農民出身撓頭不已,他心煩的是那些戰士農民習氣太重,自由散漫慣了,軍隊中那些紀律,對他們簡直是一種折磨。當然,不管南方還是北方農民,生活上簡樸那都沒的說。楊滬生有時會想,恐怕只要有口水,這些人就能生存下去。南方農村士兵還有點靈活性,北方更好,做事不靈活不說,還很笨拙,教了半天連佇列都走不好。
怕死、想家、過不慣軍隊集體生活、對學文化無所謂、具有濃厚的保守性,這些在農村徵集來的戰士中普遍存在,逃亡是極為嚴重的。
翻了身的農民並不因為自己得到解放,全部認同自己應該解放那些沒有翻身的農民。
第四集團軍中,文宇軍長率領的第四軍原有四萬五千之眾,湘贛戰役(與法軍最後的大會戰)後全軍減員七千。與跟清軍作戰不同,那些大鼻子俘虜都要送到戰俘營,是不能補充到部隊中的,減員只能靠後方徵召的新兵補充。
五月,地方徵召了九千新兵打算補充第四軍,結果半路上就跑了兩千六,到了部隊又因為身體原因(體弱多病、吸食大煙、患有性病)退回去五百,就是到了部隊,還有逃跑的,到七月與僧格林沁所部作戰時,補充的那些新兵還在部隊的,只剩下五千。
這樣的事情不光在第四軍有,在其他各軍中也都是普遍存在的。為了保持主力部隊戰鬥力,楊滬生只能將乙種師分拆開,補充進主力部隊中。乙種師的戰士雖然也是農民出身,可他們畢竟在部隊中多訓練了幾個月,補充上來用不著為逃亡多操心,可以讓他們馬上投入戰爭中。
明白農民侷限性的楊滬生突然理解了史秉譽。
中國要發展工業,必然需要一隻強大的工人隊伍(決不是全民皆商,大家都是商人,只能玩空手套白狼,對國家強盛起不了什麼作用。),可農民不肯離開土地,在以民為本,不強迫百姓做他們不想做事情的解放區,你要動員農民離開土地,到工廠去,這可真是天底下最難的事情了。
將土地收為國有,然後免費分給沒有土地的農民,讓他們過上自己夢寐以求的生活,這能讓絕大多數中國人心向解放區。可這樣的政策,在爭取民心同時,又將農民與土地束縛的更加緊固,這卻是楊滬生事先沒有想到的。
“凡是土改有成效的地方,工廠主管人事的職員攜帶大量金錢到農村,不管嗓子喊的如何聲嘶力竭,將大把的錢放在人家面前,那裡的農民根本理都不理會,好一點的也不過給你嘿嘿一笑,以為你在跟他們說天書呢。人家要過的日子是守著自己一畝三分地,抱著老婆看著孩子,能平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