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部分(3 / 4)

。掛在前面的紅旗急速降落下去,一面綠旗迅速升起。一架海航最新式海鷹雷擊機沿著飛行甲板迅速加速,騰空而起,向著天空飛去。

一架又一架飛機慢慢滑行到起飛線,在得到允許起飛命令後,迅速離開了航空母艦,飛機要是有任何問題,牽引車會馬上將飛機拖到一旁,免得耽擱其他飛機起飛。

前面的杜申利已經起飛,張浩天將飛機開到起飛線停了下來,前面負責指揮起飛的軍官,綠旗沒有放落,張浩天將油門開大,一鬆剎車,飛機呼嘯著衝了出去,強烈的迎面風讓海隼還沒到甲板盡頭,張浩天感覺人被緊緊壓在座位裡,飛機騰空離開了華山艦。

輕輕一帶操縱桿,海隼很聽話向一邊轉過去,燈火通明的華山艦與跟在後面的黃山艦傾斜了,看起來飛機正在向海面滑去——這完全是錯覺。每次飛機在小半徑轉彎的時候,都會有種墜落感,只是海上尤其是夜裡飛行,這種感覺更強烈一些。這時候只要相信儀表不會騙人,就用不著為自己的感覺感到害怕。——飛機轉了半圈,改平時在華山艦與黃山艦後黑暗中,有模糊不清的黑色輪廓。

那是航母編隊中的兩艘鉅艦——遠比肇慶級輕巡洋艦更大,火力更兇猛——“孫武”號、“穰苴”號戰列艦,不過屬於準無畏艦,要是按照某些民族意識極為強烈的中國人說法,她們屬於“準軒轅艦”。

任何對現代海軍稍微瞭解些的中國人都知道“孫武”號、“穰苴”號戰列艦是1895年到1897年造艦計劃中四艘同級戰列艦的前兩艘,孫武級戰列艦裝備了4門12英寸主炮,8門8英寸中間炮,除了這兩艘,第三艘是“子牙”號戰列艦,至於原本列入計劃的第四艘孫武級戰列艦(原定命名為“李靖”號),卻在建造前改變了設計,原定第四艘孫武級戰列艦將原有的8門中間炮悉數廢止,而是在煙囪的前後兩舷斜角處各配一座12英寸的單裝炮塔,這樣,除了側舷火力可以發揮所有6門的火力以外,前後火力也可以分別達到4門。這艘新艦被改名為“軒轅”而在海軍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名聲。

“孫武”號、“穰苴”號戰列艦和同時代世界各國戰列艦一樣,戰艦上每一種艦炮的彈道都是不同的,而各種炮彈的射擊弧線、飛行時間、發射距離也是不同的,不同口徑的火炮需要單獨裝填不同重量的彈丸,並且要對準不同的角度去打擊不同的目標,這自然加大了軍艦作戰複雜程度。至於新造的這艘標準排水量17521噸,航速也達到了20節,在1899年9月9日加入中國艦隊的戰列艦,將艦上火炮統一口徑,除了一些用來對付魚雷快艇的小口徑速射炮,不再裝備副炮,這大大加強了軍艦戰鬥力。

“軒轅”號戰列艦大名遠揚,作為發展出“軒轅”號戰列艦的孫武級戰列艦,卻顯得有些不倫不類,剛剛下水沒多少時間,孫武級戰列艦就顯得落伍了,不再適合擔負艦隊決戰的重任。當新銳戰列艦下水,編入海軍戰隊,不管從火力還是機動力、防護水平而言,孫武級戰列艦隻能編入二線,要不是地中海同盟國海軍實在太弱,還有讓孫武級戰列艦發揮餘熱的地方,她現在的下場要麼被賣到南美洲,或者亞洲新興國家,如蘭芳共和國、蝦夷共和國,要麼就進入拆船廠,結束她尷尬的一生。

東邊天際已經有些微微泛白,那必須全神貫注才能感覺到。黎明前的黑暗中,下面漆黑的海水上點綴著星星點點燈光,“華山”號、“黃山”號航空母艦飛行甲板上的引導燈在天空望下去,好象節日絢麗的彩燈,除此以外,其他燈光都是那麼分散。

海隼式戰鬥機從“孫武”號戰列艦頭頂掠過,張浩天只是匆匆掃了眼下面鋼鐵鉅艦,顧不上多看,馬上收回視線緊盯前面杜申利飛機兩點紅光。一架接著一架飛機從航空母艦上起飛,天空中很快出現數十個黑點,三架飛機排成品字形佇列,幾個品字形小組又組成三個倒V字形機群,飛在最高的是海隼式戰鬥機,比海隼式戰鬥機起飛更早些的海梟式戰鬥轟炸機飛的略微低些,最下面是最先起飛的海鷹式雷擊機。

張浩天跟著前面的杜申利,將飛機速度控制在七十節,慢慢一邊爬升,一邊轉彎,盤旋一圈飛到更高的地方。海隼號在俯衝時速度能超過一百三十五節(這要承擔一定風險,諸如飛機空中解體),就算正常條件下,最高也能飛到一百二十五節,七十節當然顯得很緩慢,不過海鷹式雷擊機可沒有名字那麼威風,那些雷擊機最高速度不過八十六節,攜帶魚雷後,最快也不過七十五節,海梟戰鬥轟炸機速度比海鷹式雷擊機要快一些,可多機種協同作戰,速度高的必須遷就速度低的飛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