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個大字了嗎?‘希望’同‘正大’的較量,國際上叫‘結伴競爭’。夥伴相爭,也許會再次把我推上‘第一’吧。”
是的,“爭第一”是劉永好兄弟的目標,也是他們神經的興奮源,力量的引爆點。他們始終相信:有了“第一”,才能顯示人的力量,實現人的價值,表明自己已被社會承認為有用之材。
為爭第一,劉永好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希望”事業了。他愛人曾透露說:
“辦公時間不用說了,他每天晚上回家就是‘三步曲’,讀報、看電視新聞聯播、打電話。家裡的電話機天天都‘滿負荷’,打了上海,打南昌,掛通中國掛外國。一個月下來,電話費就是一萬多元!”
說話時,她眉宇間流露出的不是怨艾,而是讚許。
為了爭第一,劉永好兄弟把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的錢投入再生產。他們一改平民大款的思維定勢,不坐豪華車,不穿名牌眼,甚至不抽菸不喝酒。陳育新說:
“對企業家而言,買彩電、冰箱、住房和汽車,是很容易的事。但這些東西同辦企業相比,又算得了什麼呢?”
所有認識劉永好的人,怎麼也難於將他的形象同億萬富翁聯絡起來。那中學生式的偏分頭,一點沒受“汙染”的黑髮覆蓋了整個前額。蟹黃色的皮茄克,極普通的黑色皮鞋。憨厚的臉上唯有那雙撲閃著睿智光芒的眼睛,顯示出了企業家那聰慧機敏的氣質。有人問:
“有的廠長錢不及你百分之一,坐的是‘賓士’超豪華轎車,你們為什麼都開清一色的桑塔納?”
劉永好笑了笑說:
“從購買能力講,我們可以買十部、百部‘賓士’,但我為什麼要掏這筆錢呢?汽車的功能就是代步,用桑塔納就夠了,至於除代步的其他功能,比如炫耀富有、顯示派頭之類,那我現在沒有功夫考慮這些。”
對於這番“高論”,一些人感到不可思議。
劉永好就是這樣讓人捉摸不透。
這位希望集團的“靈魂人物”,後來成為“光彩事業”的領頭人。有些人也感到不可思議。
那是一九九四年四月,身為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的劉永好,同9位工商聯常委、民營企業家聯手提出倡議:
“讓我們投身到扶貧的光彩事業中來。”
這項倡議得到全國政協、中央統戰部領導的支援和非公有經濟人士的熱烈響應。江澤民同志在一九九五年初稱讚說:
“光彩事業這件事情很好!”
王兆國任光彩事業推動委員會主任。劉永好被推舉為光彩事業推動委員會的執行主任。
一九九五年三月,十多位投入“光彩事業”的民營企業家,同西藏自治區的黨政領導見面,商談“光彩”進藏事宜。談及為何要實施“光彩事業”時,頗有企業家風度的劉永好胸有成竹,侃侃而談。他說:
“我們希望集團是靠黨的富民政策、靠科技發展起來的,應該想到報效祖國、回饋社會、服務於人民。中國還有八千萬人口沒有擺脫貧困,這是國家關心的熱點問題。愛國不是一句空話。我們有責任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幫助老少邊窮地區人民走上致富之路。先富幫後富,是中國民營企業家愛國的具體行動,不是為了幾個錢。”
劉永好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用四川新津古家村的鄉親們的話說:
“永好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的心裡裝的都是大事。”
是呀!當初劉永好當知青時就常常下決心要讓古家村舊貌換新顏。原先沒有一條完整的路,無水、無電、缺醫、少藥,一個勞動日僅值二角七分錢的小山村,如今修起了堅實的水泥路,全村百分之八十農戶在希望集團工作,成為四川省首批億元村。
希望集團已發展成為多元化經營的企業集團,擁有飼料、食品、食油、建築、房地產行業三十二個分公司,年產值達到十七億元。一九九四年,他們登上中國飼料行業百強企業之首的寶座。
“希望”富起來了,他們沒有忘記貧困日子。這幾年,希望集團設立了“希望教育資金”、“希望扶貧資金”、“希望養老資金”,不僅向國家捐資、救災、辦電、扶持辦廠,而且向太平洋上兩個島國的華僑團體和中文學校捐贈了一批高階攝影錄影器材。
劉永好的心裡裝著天下。
(肖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