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家族的情形,楊希仲深受啟發。”他決心“步武三井株式會社後塵,集家族之人力財力,創辦銀行,再次第向外發展,建立楊氏家族的遠大事業”。
楊希仲迫不及待地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父兄。他接二連三地給楊文光、楊粲三寫信,詳細介紹日本三井家族財團的情況,共同研討、勾勒楊氏家族財團未來的藍圖。楊粲三後來回憶說:
“家書一月數至,皆詳述三井之演進孽劃,條陳報告,設慮周詳,先父接閱,私心甚喜。”
受楊希仲影響最深的數楊粲三,隨著楊希仲的介紹,他對三井財力“傾信之誠,崇拜之篤。與日俱增”。“三井形象已隨時活躍於眼前,唯恐其不能早日實現”。
將楊氏家族資本發展為“中國的三井家族財團”,已成為楊希仲與楊粲三的共同理想。
一九一0年,楊希仲在日留學期滿回國,隨即轉赴美國伊裡諾文研究院專習商科,為日後回國經營家族事業作準備。
據有關文章記載,一九一三年,楊希仲從美國回到四川,帶回大批書籍,並將這些書的內容翻譯講解給父兄聽,使楊粲三獲益不淺。
楊希仲、楊粲三多次向楊文光談了創辦銀行的具體設想。一向謹慎的楊文光對兩個兒子的建議沒有十分的把握,他要先聽聽其他家族成員的意見,再相機行事。
一九一三年五月的一個晚上,楊文光以家長的身分召集家族成員議事。
一盞汽燈將楊家詞堂照得雪亮。在牆的正中,掛著楊清肇的遺像。楊文光面色威嚴地坐在几案旁的太師椅上。楊與九、楊希仲、楊芷芬、楊粲三等人分列兩旁。楊文光將各位子侄掃視一番,清了清嗓子,用低沉而威嚴的聲音說:“最近,希仲、粲三多次建議,要創辦銀行,茲系大事,關係到我們楊家的前途。今天,我想聽聽你們的意見。你們有什麼想法,就痛痛快快地說出來。”
楊文光說到這裡,將目光轉向楊希仲,繼續說:
“希仲,還是你先說吧!”
楊希仲看看父親,又與楊粲三對視一下,便侃侃而談:
“是的,我們曾多次向父親提出了辦銀行的建議。早在日本,看到三井家族財團的興旺,我就有了這種想法。現在回國實地考察後,更堅定了信心。重慶是一個交通便利的水陸碼頭,既是西南商品的集散地,又是長江下游各省產品向西南銷售的轉運口岸,自古以來商貿繁榮,金融發達。特別是光緒十七年(公元一八九0年)對英、法、美開放,光緒二十二年(公元一八九五年)對日本開放以來,更是萬國鹹集,成為中國最繁華的六大城市之一。建立民國以後,工商業更加繁榮,流通量更大。據我粗略統計,單是重慶與萬縣、宜昌、漢口等地貿易流通資金每年就達幾千萬兩,加上其他地方,數目就更大。可重慶金融業的現狀又是怎樣的呢?國辦的交通銀行、中國銀行不辦理私人商業業務,地方官辦的浚川源銀行又陷於癱瘓,以前大量存在的山西票號又隨著清政府的垮臺而消亡。所以,偌大一個重慶竟沒有一家為商業服務的銀行。這與商業的迅猛發展是何等的不相稱啊!所以可以說,重慶工商業的發展呼喚著商業銀行的誕生!”
楊希仲的這番話,說得楊文光捏著鬍鬚不住地點頭,連水煙也忘了吸。心想,兒子畢竟是喝過洋墨水的,說得頭頭是道,真是出息了,他為楊家後繼有人而甚感欣慰。想到這裡,不覺向兒子投去讚許的目光。
楊粲三見父親面露喜色,受到鼓舞,馬上接過楊希仲的話頭說:
“三哥的建議我舉雙手贊成。但在重慶,誰能承擔創辦銀行的使命呢?我看非我們楊家莫屬。首先,我們資本雄厚,具有創辦銀行的實力;其次,近年來,我們已經在經營銀行業務,每年的存放、匯兌等業務額達千萬兩,具有良好的信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第三,現在我們楊家可以說人才濟濟,兵強馬壯。我們的父親經驗豐富,信譽卓著;與九大哥和仲暉六弟是商場科班出身,都能獨當一面;希仲三哥、芷芬四哥留學國外,見多識廣,有理論知識。只要團結一致,我們楊氏家族也能辦成日本三井式的財團。”
楊粲三說完,楊與九、楊仲暉、楊芷芬也先後表示支援。
素以穩重著稱的楊文光,本來對希仲、粲三的想法很支援。他知道,要保楊家基業之不衰,決不能墨守成規,“要得富,險中做”嘛。但是,什麼時候做呢?他還要考慮。他知道子侄們正等著他最後的決定,於是緩緩地說;
“你們的想法都很好。銀行是要辦的,但什麼時候辦,怎樣辦等等都要認真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