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各種教育形式可使識字婦女從25%增加到40%。
在衛生保健方面,婦女也是關心的重點,政府的目標是將嬰兒死亡率從86/1000降到65/1000。與此同時,產婦的死亡率將從目前的3/1000減少到1.5/1000。因此,婦女的預期壽命可望從61.2歲增加到63.3歲。
1995年9月在北京召開的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是90年代舉行的有關婦女問題全球會議中十分關鍵的一環。巴基斯坦貝·布托政府對這次大會十分支援。1994年2月3日,巴基斯坦全國婦女協會主席宣佈,巴基斯坦將參加1995年在北京舉行的主題為“平等、發展、和平”的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
貝·布托為使社會現代化,為使巴基斯坦的婦女走到與男子平等的舞臺,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在這個宗教影響和傳統勢力根深蒂固的國度裡,她能採取的行動畢竟是有限的。為了社會的穩定,貝·布托不得不同統治這個國家的強大的保守勢力達成某種妥協。例如,貝·布托本人為了遵守伊斯蘭教規,獲得絕大多數國民的支援與認同,在公開場合總是戴頭巾,並避免同男性握手。這是她的一種自我保護,反映了巴基斯坦社會的現實狀況,同時,這也是與婦女在當今世界上所處的地位相吻合的。
在當今變動的世界中,人口、教育、家庭、兒童、老齡等社會性問題仍在困擾著人類的進步和發展,而婦女又是解決這些社會問題的重要變數。儘管世界上的女性多於男性;儘管早在上個世紀40年代西方國家就出現了婦女爭取政治平等權利的萌芽;儘管佔世界人口一半的婦女承擔了世界2/3的工作,但今天的婦女在許多領域的狀況並不能令人滿意。各國議會中,女性議員和男性議員的比例是1比9,而且近幾年世界女性議員在議會中的比例還呈下降趨勢,由1975年的12。5%下降為1993年的10。1%。
目前世界上約有150個國家有女議員,但女性議員在各國議會中所佔比例極不平衡,差異很大。其中女議員佔議員總數10%以下的有98個國家,佔10一20%的有40個國家,20一30%的個國家,30一50%的5個國家(丹麥33%、瑞典33.5%、芬蘭39%、挪威35.8%、塞席爾45。8%),中國佔21%。非洲的塞席爾女議員佔議員總數的比例榮居世界榜首,北歐國家的女議員在議會中所佔的比例也較高。令人感到吃驚的是,發展中國家女性議員佔議員總數的比例高於工業發達國家的比例,分別為12%和9%。
但另一方面,迄今世界上還有幾十個國家的議會竟無一名女性,婦女爭取與男性平等的權利與地位的鬥爭還任重而道遠。
無論怎樣衡量,貝·布托作為世界上最年輕的女總理和伊斯蘭世界的第一位女總理,在世界婦女運動上都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在她之後,伊斯蘭世界又湧現出兩名女傑:卡莉達·齊亞1991年當選孟加拉國總理,奇萊爾1993年出任土耳其總理。由於有了貝·布托這位傑出女性的巨大成功,可以預見,今後無論在巴基斯坦還是在伊斯蘭世界乃至全世界,婦女在爭取與男性平等的權利和地位的事業上都會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