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擊隊中,像他這樣的人佔了絕大多數。
甚至可以說,那些原本在正規軍中服役,後來主動要求去游擊隊的,大部分都有著類似的情況。
“抗擊侵略者是我們的職責與義務,捍衛國家也是我們的職責與義務,可是我們必需搞清楚,在擊敗了侵略者之後,我們的利益能否得到包管,以及我們浴血奮戰,到底是在捍衛什麼。”
“這還用問嗎?”劉誠志插了一句進來。
狄劭康又壓了壓手,對趙承志說道:“你的意思是,國家到底指的是什麼?”
游擊隊長點了點頭,表示就是這個意思。
這下,氣氛緊張了起來,就連羅耀武都顯得有點尷尬。
毫無疑問,狄劭康非常直接,沒有拐彎抹角,把最主要的話題引了出來。問題是,游擊隊長也非常直接,沒有迴避這個敏感的話題,反而把其當成了主要問題,希望得到國家領導人的正面回答。
“在我看來,這個問題的本質應該是誰代表了這個國家,是中央政府,還是組成這個國家的所有軍民。”狄劭康的坦誠態度,著實讓在場的人都很吃驚。“事實上,我也在考慮這個問題。以往,我們一直認為,國家就是政府,政府代表的就是國家。可是透過這場戰爭,我們必需認識到,能夠代表這個國家的,是全體人民,也只能是全體人民。因此我可以非常坦誠的回答你的問題,你們捍衛國家,就是在捍衛組成這個國家的人民,那些與我們有著同樣文化與信仰的同胞。”
狄劭康的坦率態度,連幾個游擊隊長都有點難以置信。
只不過,劉誠志與羅耀武已經回過神來,就連葉振邦都看出了其中的玄妙。
客觀的講,在這場戰爭中,狄劭康的處境非常尷尬。雖然用武力實現國家統一,不是他一個人的決定,而是中央領導層的集體決定,就連戰爭期間的很多重大戰略決策,比如打擊全世界的衛星系統,對日本進行戰略報復等等,都是集體決策,但是在出現問題後,狄劭康卻要承擔主要責任。
不可否認,在戰略決策方面,狄劭康確實存在很多問題。
作為一個戰時統帥,狄劭康最多算得上合格,遠談不上優秀。
這些問題,最終導致狄劭康在高層領導中的地位受到了影響,而對他構成最大挑戰的就是管元山。
狄劭康決定留守北京,正是他與管元山緊張關係的直接結果。
說得簡單一點,狄劭康要想確保自己的政治地位,就得依靠軍隊,特別是劉誠志、以及像羅耀武這種與劉誠志關係密切的戰區司令。更重要的是,守住北京是狄劭康最根本的政治基礎。
為此,狄劭康肯定會做出最大努力。
明白這一點之後,也就不難明白,狄劭康為什麼要對幾個游擊隊長開誠佈公了。
只不過,問題肯定沒有這麼簡單。狄劭康能夠成為國家元首,肯定有他的本事,也肯定有很高的政治智慧,因此不可能不知道,放權之後會產生多大的後患。
顯然,狄劭康把好話說在了前面
第五章 大局為重
第五章大局為重
開啟話題後,氣氛就不那麼輕鬆了。
雖然葉振邦與狄劭康沒見過幾面,也很少有機會參加這種級別的會議,但是在狄劭康說到正題之前,他就猜到,元首會以大局為重來說服那幾個游擊隊長,以此暫時平息游擊隊對政治權力的訴求。
問題是,游擊隊這次沒有打算玩太極。
雖然幾個年輕的游擊隊長的政治鬥爭經驗遠遠比不上狄劭康,也談不上有多高的政治覺悟,但是這些出生入死的游擊隊長對戰局的瞭解遠超過狄劭康,非常清楚眼前的局勢,也就知道,是成是敗,就看這一仗了。
打贏了,一切都好說。
打輸了,中國將就此跌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在未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內都沒有翻身的可能。
對游擊隊來說,此時正是與中央政府討價還價的最好時機。
事實上,這也是最後的機會。
如果不在這個時候把該解決的問題解決了,不管接下來這一仗的輸贏如何,今後都沒有這麼好的機會了。
說得直接一點,如果中**隊挫敗了美日聯軍的進攻,守住了北京,戰局肯定會在不久之後發生大逆轉。再進一步,如果能夠在北京捍衛戰中大量消耗美軍的有生力量,美國就有可能退出戰爭。
當然,對中央政府來說也是如此。
打贏了一切都好說,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