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部分(1 / 4)

小說:梟雄在亂世 作者:打倒一切

毫無疑問,這就是羅耀武在突出部戰役中取得的主要成果。

事實上,也正是斷定美日聯軍無法在冬季到來之前再次發起進攻,羅耀武才會在戰役後期讓部隊全面撤退,主動放棄關外防線。

只要拖到冬季,隨著大雪降臨,帕特里奇有點頭腦的話,就會再等上兩到三個月,在開春後才發起進攻。對羅耀武來說,別說四五個月的休整時間,只要有兩個月,他就能組織起新的戰略防線。

更重要的是,只要能在最後一道戰略防線上再次消耗美日聯軍的有生力量,就算最終不得不退守北京,以羅耀武的才能,他也有足夠的能力守住首都,至少不會像瀋陽那樣,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戰敗。

不管帕特里奇是否願意,都得承認,日軍遭到重創,使美日聯軍失去了戰略主動權。

作為一名精明的戰場指揮官,帕特里奇在這個時候最應該考慮的不是進軍華北,而是在另外一個戰場上,即在東南戰場上取得突破。

如果能夠在進軍北京之前打到南京,肯定會對進軍北京的作戰行動起到協助作用。

正是如此,十月底,在著手調整東北戰場上的軍事部署的時候,帕特里奇把重點轉到了東南戰場上,為進軍南京做準備。

事實上,東南戰場上,進軍南京只是一個戰略方向。

因為這一戰場更為廣闊,所以在該方向上作戰的美臺聯軍有更多的選擇!

第一百五十四章 深入內陸

雖然在美日聯軍攻佔了瀋陽之後,東北戰場的重要性超過了其他任何一個戰場,決定著這場戰爭的最終結果,但是處於政治上的原因,在東南戰場上,美臺聯軍的進攻行動一直沒有停歇過。

在奧康納發表了戰爭宣言之後,美國的主要任務就是協助臺灣政權光復大陸。

從政治上講,這是一個必需完成的任務。

可惜的是,在戰場上,很多時候決定戰爭走向的並不是政治因素,特別是在勝負未明的情況下,政治的影響力並不明顯。

這一點,在美軍登陸浙江之後就體現得非常明顯。

登陸之後,美臺聯軍首先把重點放在南京,以攻佔南京,協助臺灣政權迴歸正統為主要目的。不管怎麼說,“中華民國”的首都是南京,只有在打下南京,才算得上是邁出了具有實質意義的一步。

為此,美臺聯軍在該方向上投入了幾乎全部兵力。

問題是,中**隊在東南戰場上的主要目的也是守衛南京,而且不惜代價。

結果就是,在付出了慘重代價之後,美臺聯軍終於將戰線推進到了南京郊外,卻遲遲無法攻入南京城區。特別是在陳必時重新就任東南戰區司令,與王虞珉珠聯璧合,透過一系列的戰術級別的小規模戰鬥穩住了長江南岸的戰線之後,美臺聯軍再也無法前進。要想打下南京,美臺聯軍肯定得付出更加慘重的代價。

阜錦會戰之後,美軍就對進攻南京做了一個簡單評估。

當時,帕特里奇還沒有調整戰爭計劃,仍然將攻佔南京當成主要目的,因此打算在東北戰場上發動下一輪進攻之前,發起針對南京的進攻行動。

依照美軍的估計,除非發生奇蹟,比如炸死了陳必時,或者用其他方式導致中**隊士氣潰敗,不然美軍將在進攻南京的戰鬥中陣亡十萬到十五萬官兵。這還沒有算上臺軍的傷亡數字,如果算上的話,那將是不可承受的代價。

說得直接一點,就算美臺聯軍不惜代價的打下南京,也很難繼續進攻。

受此影響,美臺聯軍進攻南京的作戰計劃一拖再拖。隨著長崎遭到戰略打擊,帕特里奇依照總統的意思調整了戰爭計劃,將重點轉向東北,進攻南京的作戰計劃就擱置了起來,再也沒人提起。

當然,這並沒妨礙美臺聯軍在其他方向上的進攻行動。

相對而言,東南戰場上另外兩個方向上的進攻行動順利得多。

短期內打下南京無望之後,美臺聯軍開始加強其他方向上的進攻力度。

最初的時候,因為帕特里奇仍然指望能在南京取得突破,所以美臺聯軍把重點放在了長江流域。

依照帕特里奇的部署,在八月初,美臺聯軍就從銅陵出發,向池州與安慶推進。

雖然在攻打池州的戰鬥中,美臺聯軍依靠強大的空中優勢取得了勝利,甚至沒有為此付出太大的代價,但是等到美臺聯軍向安慶進發的時候,因為用來打擊導彈部隊的戰鬥機佔用了大量前線支援,臺軍又沒有像樣的空中力量,所以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