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聯軍在天津這邊的戰線都將動搖,正在天津主城區裡與第二十六集團軍惡戰的E集團軍都會受到影響,甚至會讓唐山受到威脅。
從其他集團軍抽調兵力?
帕特里奇根本沒有考慮過集團軍還在一百多公里之外,而且薊縣與香河的戰鬥也進行得如火如荼,根本抽不出兵力。B集團軍在千里之外,除了第二騎兵師之外,其他主力部隊都進了山,一時半會趕不過來集團軍還在天津主城區裡與第二十六集團軍激戰,而且已經將第二十六集團軍壓制在了南開區與和平區,再有幾天就能佔領天津了,而且分佈在城市裡的作戰部隊也很難及時集中到一起。
也就是說,當時帕特里奇只能從D集團軍抽調作戰部隊。
問題就在這裡,要抽調的話,也只能抽調兩個美軍主力師。不管怎麼說,帕特里奇對日軍的戰鬥力沒有任何掌控,而且被困在廊坊的主要是美軍,日軍只有一個師團,而且其中一半已經在機場被東北軍消滅掉了。在日軍眼裡,半個師團根本沒有拯救的意義,讓其去消耗東北軍的戰鬥力,才最有價值。
這樣一來,就得讓日軍在武清擔負起主攻任務。
為此,在十日天亮前,帕特里奇就親自聯絡了日軍的最高指揮官,徵詢了日軍將領的意見,即日軍能不能在武清打出點名堂來。
毫無疑問,日軍將領做出了肯定答覆。
對日軍來說,這既是考驗、又是機會,即展示日軍戰鬥力的機會。要知道,戰爭打了兩年多,美軍一直把日軍當成小跟班,而且日軍的表現也確實非常糟糕。在東北戰場上,日軍就陣亡了上百萬人,而在與日軍的戰鬥中,東北軍陣亡官兵還不到二十萬,日軍的傷亡數字是東北軍的五倍
顯然,這讓日軍高層很沒面子。
更重要的是,此時武清的戰局對美日聯軍非常有利。
雖然第十六集團軍還在頑強抵抗,但是在退入武清中心城區之後,在戰線上作戰的主要力量就是新編集團軍,第十六集團軍主要用在關鍵地區,而且主要是在支援新編集團軍,增強新編集團軍的戰鬥力。更重要的是,此時呆在武清的不是一個集團軍裡的日軍,而是兩個集團軍裡的日軍,即A集團軍與D集團軍的日軍全都留在了武清。當時,至少有六個日軍主力師與十二個日軍二線師部署在武清附近,即便絕大部分二線師都在附近後勤保障,掩護從唐山到武清的交通線,而六個日軍主力師有分散協助美軍作戰,可是對日軍來說,這顯然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兵力。
不管怎麼說,將近二十萬日軍官兵可不是吃素的。
即便除掉二線部隊,六個日軍主力師也有將近十萬官兵。
受此影響,當時日軍司令官還認為揀了個大廉價。美軍已經透過數日激戰,把武清守軍消耗得差不多了,這時候讓日軍上陣,那不是揀廉價,還是什麼?
得到日軍司令官的肯定答覆之後,帕特里奇也沒多想,就讓D集團軍將兩個美軍主力師抽調出來,順帶還讓兩個國民警衛隊師加入了救援部隊,然後將攻打武清的作戰行動移交給日軍。
帕特里奇這麼做,也是別無選擇。
對他來說,救出廊坊的被圍部隊,不僅僅關係到個人榮辱,也關係到了這場戰爭的最後結果。
雖然當時還沒有人認為,美軍會在廊坊戰役失敗後退出這場戰爭,但是已經有很多的跡象表明,只要廊坊會戰失敗,美軍就會逐步結束大規模作戰行動,甚至會因此無限期終止攻打北京的作戰行動。
真要如此,與退出戰爭又有什麼區別呢?
也就是說,帕特里奇必需不顧一切的救出廊坊的美日聯軍。
事實上,日軍司令官的判斷沒有錯,第十六集團軍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別說在美軍撤走後發起反擊,能不能頂住日軍不要命的猛攻都是個問題。
只不過,帕特里奇與日軍司令都忽略了一個問題,即殲滅A集團軍的第二十七集團軍並沒有失去戰鬥力,甚至沒有多大損失。如果算上協同作戰的三個新編集團軍,羅耀武手裡至少還有十三萬機動部隊。
更重要的是,迅速殲滅A集團軍之後,這十三萬機動部隊正在尋找下一個目標。
美日聯軍變陣之後,讓羅耀武看到了新的機會。
十日上午,第十六集團軍就在武清防禦作戰時發現,進攻的不是美軍,而是相貌與東北軍差不多的日軍。
這一訊息立即反饋給了羅耀武與陳必時。
只不過,在如何走下一步的時候,羅耀武與陳必時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