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陸官方媒體宣傳在這場戰鬥中擊沉數艘美軍戰艦,重創“華盛頓”號大型核動力航母,並且在空戰中擊落數十架美軍戰鬥機,迫使美軍航母戰鬥群後撤兩百公里,但是美國海軍只承認DDG77“奧凱恩”號驅逐艦在戰鬥中被導彈擊傷,戰鬥結束後返回阿普拉海軍基地,在空戰中損失的戰鬥機也只有七架。
有一點可以肯定,即美軍航母戰鬥群確實向東撤退了兩百公里。
只不過,美軍航母戰鬥群撤退的原因不是擔心再次遭到空襲,而是在交戰海域發現了不明潛艇。
海戰結束後不久,美國國務卿召見了俄羅斯駐美海軍武官。
有理由相信,至少有一艘俄羅斯的攻擊潛艇在沖繩群島東部海域活動。
是不是俄羅斯潛艇逼得美軍航母戰鬥群後撤,那就說不準了。
地面戰場上,因為空降15軍的43師在桃園機場受阻、進軍臺北成為奢望,在三芝登陸的兩棲部隊錯失攻佔淡水港的機會,加上喪失制空權等因素,所以54軍在新竹方的佯攻變成主攻。
不管是為進軍臺北著向、還是為守住臺中著想,54軍都得在43師從桃園機場撤下來之前打下新竹,並且在此部署防禦陣地。
白天的戰鬥基本上圍繞著54軍攻打新竹展開。
因為美國空軍的部署還沒完全到位,美國當局又不敢貿然使用戰略轟炸機,所以負責對地打擊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