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是怎麼想的,陳必時並不知道,就算知道,他也不會多想。這不過,到了十二日上午。他不得不再次提出這個要求,即動用部署在福建東南地區的遠端炮兵與戰術導彈,打擊基隆港、蘇澳港與淡水港,重點對付桃園機場與松讓機場,削弱美日聯軍的作戰能力,協助地面部隊穩住戰線。
為了引起高層重視,陳必時把話說得非常清楚,如果不能設法遲滯美日聯軍,誰也守不住新竹防線,甚至守不住苗栗防線。
問題是,這麼淺顯的道理。在某些人眼裡看來卻沒有那麼簡單!。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肌兇叭章節更多,支援作
第一百七十二章 遠端炮火
:二日白天,算得卜是十五軍登島之後打得最艱難的
接到陳必時的命令後,羅耀武在天亮後再次調整部署,讓會合到一起的一三三團與一三四團向南運動,不惜一切代價的攻擊佔領楊梅鎮的美軍地面部隊。更重要的是,四十三師的撤退行動從十二日午夜提前到下午。
這兩道命令,等於把十五軍放上了朵肉的案板,特別是四十五師,成了帶宰的羔羊!
毫無疑問,這不是裡耀武的命令。
如同薛華毅與四十三師的關係一樣,羅耀武在成為軍長之前是四十五師的師長,對他來說,四十五師就是他的孃家。
問題是,必需有人做出犧牲,才能讓更多的官兵活下來。
更重耍的是,這是陳必時直接下達的命令。
這兩道命令的目的只有一個:拖住美日聯軍,讓其無法順利攻入新竹縣。
在命令中,陳必時說得非常清楚,即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能夠給予美日聯軍重創的有利條件,也才有可能守住新竹防線。
羅耀武不是不明白道理的人,所以準確無誤的執行了陳必時下達的命令。
要想重創美日聯軍,就得指望部署在大陸東南沿海地區的遠端炮兵與戰術導彈部隊。
打擊從入夜後開始,持續了整整一個夜晚。
唱主角的是各種射程在兩百千米到三百五十千米之間的遠端火箭炮,而起到關鍵作用的是射程更遠的戰術彈道導彈。
開戰初期,大陸軍隊向臺島投擲了上千枚戰術彈道導彈,一舉癱瘓了臺軍的防空系統。
可惜的是,戰術彈道導彈不是炮彈,不但更加昂貴,也更加難以生產與儲存。還無法做到保密。當然,對國內新聞機構保密不是問題。一道新聞管制命令就足夠了,因此對國內民眾保密並不難。耍想對國外、特別是擁有強大偵察手段的美國情報機構保密,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暫且不說有沒有人洩密。就算沒有,美國擁有上百顆間諜衛星、數百架間諜飛機與數十艘間諜船,其中半數都盯著大陸,大陸在東南地區部署了多少導彈、以及儲存了多少戰術彈道導彈,對美國情報機構來說,根本算不上秘密。
事實上,洩密造成的影響更加嚴重。
上個世紀九零年代中期的那次臺海危機之後,一名叛逃的高官就把大陸在東南沿海地區的導彈部署情報帶到了大洋對岸,讓美軍對該地區的導彈部隊、發射陣地、彈藥數量有了極為準確的瞭解。
在接下來的十多年間,這類事情不時發生。
不管怎麼說,在美軍參戰之前。大陸就沒有剩下多少戰術彈道導彈。即便加班加點的全速生產。也無法滿足戰鬥需要。
萬幸的是,在很多時候,遠端火箭炮可以取代戰術彈道導彈。
大規模使用遠端火箭炮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即火箭炮是非制導武器,精度肯定比不上彈道導彈。比如在打擊防空陣地的時候,就只能使用戰術彈道導彈。雖然火箭炮也有制導彈藥。但是裝上制導裝置的火箭彈過於昂貴。只能偶爾使用,根本不可能在大規模的炮火打擊中取代常規彈藥。
要想解決精度問題,就只能提高火力密度,使用子母彈頭。
如同美軍用感測器炸彈對付步兵,在打擊美軍部隊、以及絕大部分裝置設施的時候,子母彈具有足夠的破壞力。比如型超遠端火箭炮一次齊射就能將六枚各攜帶五百六十枚破甲一殺傷雙用途子彈藥的火箭彈投射到三百六十公里之外,也可以使用七十五枚綜合效應子彈藥的彈頭、或者種一百五十公斤的溫壓彈戰鬥部、或者是重一百五十攻擊的殺傷爆破彈頭、或者是殺傷爆破燃燒彈頭。
如果使用雙用途子彈藥,一門凹火箭炮能覆蓋相當於六個足球場的區域,而一個火箭炮營一次齊射就能覆蓋一個步兵營的防禦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