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是,實際運入朝鮮的糧食不到一百萬噸,而且其中還有問題。
剩下的一百五十萬噸糧食不是不給,而是沒法子立即給。原因很簡單,儲存這些糧食的戰略糧倉裡連一顆米粒都沒有,拿什麼給?即便在運入朝鮮的糧食中,也有大約三十萬噸是儲存了三年以上的陳糧,有的甚至因為管理不善而發黴腐爛。
當然,這些問題都沒有得到報導,知情人寥寥無是
從二零一一年冬季,朝鮮就爆發歷史上最嚴重的饑荒,嚴重程度超過了二零零一年與二零零二年。
雖然沒有確切的統計資料,但是依照韓國聯合通訊社的報導。僅一個冬天,被餓死的朝鮮人就超過二十五萬。
朝鮮沒有亂,不是說沒有人想改變什麼,而是沒有那個力氣。
當然,這也與朝鮮的社會體制有一些關係。不管怎麼說,除了金氏家族等幾個居於統治集團頂端的大家族之外,朝鮮全國上下都在餓肚皮,從將軍到士兵、從官員到百姓,無一例外的,沒人能夠吃上一頓飽飯。
俗話說,不患貧、患不共。
在大家都吃不飽飯的情況下,朝鮮民眾表現出了超人般的忍耐能力。
事實上,很多朝鮮人都認為,不但是他們在捱餓,全世界都在捱餓,而且只有他們還能吃上兩口熱飯,其他國家的、特別是南面的韓國、還有世界邪惡中心的美國,饑荒已經發展到人吃人的地步了。
即便捱餓,朝鮮的生存環境也比西方國家好一萬倍。
依靠這種精神鴉片,朝鮮撐了下來。
問題是,當這些精神鴉片不再起作用,當看到韓國兵哥手裡的白麵饅頭的時候,別說普通民眾,就連朝軍官兵都會懷疑。
真如偉大領袖說的那樣,全世界一片黑暗,只有朝鮮還在光明之中嗎?
如果只是懷疑,問題還不大。
當懷疑得到證實,不再是懷疑的時候,問題就爆發出來了!
謊言永遠都是謊言,永遠也成不了真相!
第五章 兩種聲音
氣鮮會戰敗,可是誰也沒有想到,朝鮮會敗得如此迅強戶※
九月三十日下午。韓軍突破開城防線後。還沒有全面展開。朝軍就全面潰退,結果是向北逃跑的朝軍衝到了韓軍前面,直到當天薄暮,韓軍的先頭部隊才在開城北面五十公里的平山追上了朝軍。
這裡到平壤只有一百五十公里。
雖然平山守軍拼命抵抗,指揮作戰的朝軍前線指揮官臨陣處決了一名逃跑的少將,用機槍逼著那些逃跑的開城守軍南下衝擊韓軍,最終用兩萬多條人命擋住了韓軍,迫使韓軍先頭部隊不得不先清掃戰場,再發起進攻。但是沒人相信朝軍能夠守住平山,甚至沒人相信朝軍能夠守住平壤。
戰敗,只是遲早的事情,而且來得非常快!這個時候,葉振邦已經帶著三營官兵搭上南下的火車。依照計劃。他們將在十月一日凌晨到達長甸。
雖然是距離中朝邊境最近的野戰部隊,但是葉振邦沒有接到進入朝鮮的命令,甚至沒有接到靠近鴨綠江的命令。
情況與石磊磊預料的並不完全一樣,發展過快的戰場局勢超出了所有人的估計。
陳必時也不例外,朝軍在平山奮力抵抗北上的韓軍時,他得在高層會議上竭力說服那些在出兵問題上遲疑不決的國家領導人。
不是沒有預案,而是沒有完全合適的預案。
雖然戰爭爆發前就有人想到,朝鮮外強中乾,在半數民眾連飯都吃不飽的情況下,別說“給予邪惡國家刻骨銘心的教毛”能在風雨中穩住陣腳就很不錯了,但是即便依照最守舊估計,朝鮮也能利用構築了幾十年的防線堅持幾天,一週有掌控,如果美韓聯軍表現不夠有力的話,還有可能堅持十天。
實際情況是,朝鮮連一天都沒有堅持到。
這個速度,不是韓軍推進是速度、而是朝軍戰敗的速度,確實讓人覺得匪夷所思。
更重要的是。實際情況遠比韓軍逼近平壤嚴峻得多。
三十日下午,地震臺發現了朝鮮半島上的第一次小規模地震,都是淺源地震,震級都非常低,不到三級。雖然分析資料已經出來了,是人造地震,而且不是炸藥引發的。而是由核武器或者核裝置引發的,但是沒有法子證明到底是美國投下的戰術核彈頭,還是朝鮮的核裝置,
在陳必時前去參加會議的時候,由發生了兩次性質相似的地震。
與第一次人造地震一樣,只能確定是核爆炸裝置引發的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