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兵師,那絕對是長士氣的大好事。
從第四步兵師南下突圍的時間來看,帕特里奇已經看到了危險,知道中國軍隊把矛頭對準子第四步兵師。
要知道,以當時的情況,第四步兵師很有可能搶在第三十九集團軍再次發起進攻之前打下寬甸。
問題是,第四步兵師打下寬甸後,肯定會實力大損。
突破了第十五集團軍的防線小西邊還有第二十六集團軍,而以第四步兵師在寬甸的表現來看,肯定無法突破第二十六集團軍的防線,也就不可能到達丹東,與第二騎兵師、以及韓軍集團軍會師。
南下突圍,成為了第四步兵師的不貳選擇。
既然要突圍,那就晚走不如早走。越早開始,突圍的希望也就越大。
在這一點上,帕特里奇的認識非常清楚。最大的威脅來自第三十九集團軍,如果不能趕在該集團軍恢復戰鬥力之前突破中國軍隊的包圍,第四步兵師肯定得完蛋!
寬甸沒有機場也沒有港口,第四步兵師無法像六十多年前的美軍陸戰隊那樣,從海上與空中撤退。
確定了第四步兵師的去向,在決定第七步兵師的行動時,帕特里奇又為難了。
回撤到長甸河口?
只要第七步兵師撤回去,肯定能夠守住長甸河口,還能支援第四步兵師。增大第四步兵師的突圍希望。
問題是,如此一來,攻打丹東的行動基本上泡湯了。
至少在近期之內,美軍別想打下丹東。
打不下丹東,美軍就別想深入中國本土。
從整體戰略上來看,在東北打不起來。那麼在東南方向上的戰略進攻也會受
帕特里奇能夠接受這樣的結果嗎?
雖然對他來說,損失的不過是名譽,但是他知道,只要打成這個樣子,還會丟掉前程。
國內的政客,還有加布裡埃爾,肯定不會接受這樣的結果。
無論如何也要打下丹東,而且越快越好。
這個時候,帕特里奇不得不賭上一把,那就是把希望寄託在集團軍身上,希望這支韓軍能夠守住長甸河口,並且協助第四步兵師突圍。也點是說,第七步兵師繼續向丹東挺進。
為了加快攻佔丹東的速度,帕特里奇還命令韓軍集團軍全線壓上。
當然,第二騎兵師也沒閒著。
這支美軍部隊分兵兩路,分頭迎擊正在圍上來的第二十六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
最重要的,還是讓第二機步師加快行軍速度,全速趕往長甸河口,迎接第四步兵師。
可以說,帕特里奇也是鼓孤注一擲了。
是死是活,是成是敗,就看這一戰。
與之相應的,打到這個時候,羅耀武也沒有多少餘力了。
二日下午,四十三師與四十四師主動與韓軍脫離接觸,向東運動,在寬甸通往長甸的方向上設定了兩道防線。
這一部署是羅耀武的安排。原因很簡單。美軍第二機步師正在趕來。既要阻止第四步兵師突圍,又要攔截第二機步師,必需設定兩道防線,而且兩道防線都不能有漏洞。
為了防止第四步兵師在撤退途中向西運動,四十五師還在當天下午開出寬甸,沿著二零一國道向南運動,在沿途部署防線。
這樣一來,寬甸就成了一個巨大的缺口。
沒有別的選擇,羅耀武只能讓已經到達戰場外圍的第四十集團軍參戰。去堵上這個足以讓第四步兵師飛走的缺口。
也就是說,到二日下午。羅耀武已經把唯一的預備隊用上了。
與帕特里奇一樣,為了加大殲滅第四步兵師的機會,羅耀武還向第二十六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下達了增援丹東、圍攻第二騎兵師的命令。
只不過,這兩個集團軍還肩負著戰略防禦的重任,所以沒有全力投廣”
要是在這裡拼光了,美軍的第七步兵師。甚至是韓軍的主力部隊都能佔領丹東,掃蕩正個遼東半島。
萬幸的是,經過一天的準備,第三十九集團軍在二日薄暮恢復了作戰能力。
雖然美軍已經在這個時候不顧一切的加大了空中打擊的力度。重點轟炸第三十九集團軍的裝甲突擊部隊,但是在遠端防空系統與野戰防空部隊的掩護下,第三十九集團軍的損失並不大,沒有到喪失突擊能力的地步。
二日薄暮,接到羅耀武的命令之後,第三十九集團軍迅速展開。全速南下。
圍殲第四步兵師的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