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3 / 4)

小說:梟雄在亂世 作者:打倒一切

題是,在朝鮮多投入一個師,就等於在東南少了一個師。

毫無疑問,這個影響非常巨大。

耍知道,在是否進攻中國本土的問題上,日本的態度一直非常曖昧,實際上就連美國當局的態度也很模糊。

帕特里奇不是軍人,但是能夠猜到其中的原因。

日本的態度很好理解,畢竟攻打中國本土,絕對不是一件說笑的事情,那要付出極大的代價,甚至要為此進行全面戰爭動員。

日本願意承擔因此而付出的巨大代價嗎?

或者說,日本能否從中獲得足夠大的好處。

問題不僅於此,關鍵還是日本參戰帶來的反面影響。如果說,絕大部分中國人把與臺灣的戰爭看成內戰,並且將臺灣人當成同胞的話,那麼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中國人會起來反抗美國而絕大部分中國人會反抗日本。要知道,近代史上,給中國造成最大傷害的不是美國,而是日本!

只要日軍登陸中國本土。那就不是一場區域性戰爭了。

這是美國當局必需考慮的問題,即日軍登陸中國本土,會不會對中國軍民的抗戰意志產生影響,以及會產生多大的影響。

在朵島戰爭中,中國軍隊在與日軍作戰的時候就表現得更加頑強。

如果在朝鮮戰場上投入過多兵力,一定導致在東南方向上投入的兵力非常有限,到時候臺軍撐不起大局,就得向日本求援了。

可以說,日本等的就是這麼個機會。

反過來看,中國當局等的何嘗不是這麼個機會呢?

從一開始,中國當局沒有想過要在朝鮮半島上擊敗美韓聯軍,甚至沒有想過像六十年前那樣打回三八線,而是要借朝鮮戰爭,向美國施加更大的壓力,讓美國兵力不濟。從而知難而退,確保本土安全。

顯然,這個結果,肯定不是美國捲入臺海戰爭,策動朝鮮戰爭的初衷。

至於要不要日本參戰,那是政客的事情,不是帕特里奇需要考慮的問題。他只知道,如果不能儘快打到鴨綠江,戰局將變得更加複雜。

事實上,在決定讓第四步兵師出動的時候,帕特里奇還有第二個選擇。

那就是,放慢進軍速度,穩步推進到鴨綠江。

只不過,帕特里奇非常清楚,這是下下策,因為這也是中國軍隊全線撤退的目的。

即便不能擊潰中國軍隊的妾力,穩步推進到了鴨綠江,只要讓中國軍隊獲得充足的休整時間,要想突破鴨綠江防線,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韓軍的頹廢表現不用多說,在順風順水的情況下,打得還算順手。

只要局面不利,韓軍的表現就極度糟糕,也就不能過多指望。

帕特里奇是第八集團軍司令,在韓國生活了十多年,非常瞭解這個國家。他知道,如果能夠一氣呵成,攻入中國本土,到時候再做個承諾,韓國就會鞍前馬後的效死力,可是隻要局面不對,韓國就會猶豫不前。

這也很好理解,朝鮮半島與中國本土相連,中間不但沒有太平洋,連海峽都沒有。

美國可以不用為中國的報復擔憂,畢竟隔著太平洋,中國再厲害,沒有上百年,也很難對美國構成威脅,而百年之後,誰還說得準呢?

甚至連日本都不用過多顧慮中國的威脅,畢竟隔著黃海,就算中國崛起,要想打上日本本土也是難事。

韓國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只要埋下了仇恨的種子,韓國就別想過上平穩日子。

韓國當局的這種擔憂已經體現了出來,即在是否出兵中國本土的問題上,韓國總統樸太玄的態度出現了微妙轉變。

雖然這個當初誇下海口的韓國總統並沒返回,但是在作戰行動上,韓軍已經有所儲存。

原因很簡單,如果美國不能包管徹底打垮中國,至少在未來一百年之內,中國不會對韓國構戲颯二,那麼韓國當局就不會捲入眾兩個大國!間的如何包管,那是政客的事情。

帕特里奇要做的就是在軍事行動上取得無可爭議的勝利,讓韓國當局相信,美軍不但能夠擊敗中國軍隊,美國也有掌控徹底打垮中國。

只有這樣,才能讓韓國跟進。

為此,美軍就不能放慢步伐,只能增兵。

帕特里奇沒有忘記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向美國高層提出,在朝鮮戰局不太順利的情況下,將東南方向上的戰略反擊延遲一個月。

可是他得到的答覆卻是,不但不能延遲,還要考慮提前一個月!

雖然加布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