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振邦沒有急著動用這股力量,他的想法很簡單,讓易小春呆在山頂村,可以防止日軍沿山路包圍二零九高地。再說了,實在守不住的話,空降兵只能向西撤退,到時候肯定要在山頂村阻擊日軍。
讓葉振邦沒有想到的是,三天下來,日軍都沒有包圍過來。
讓他更加沒想到的是,幾百名戰俘就把上原俊次郎大佐逼到了走投無路的地步,迫使日軍破茶沉舟。出動全部兵力攻打山頂村。
上原俊次郎的想法也很簡單小打下山頂村,包圍二零九高地。救出被俘官兵。
重要的是,日軍吃一虧長一智。三天前那次讓日軍損失大半裝甲力量,導致迂迴部隊不得不留在鶯歌鎮、沒能按計劃返回臺北市的坦克伏擊戰給上原俊次郎留下了深刻印象,讓他在進軍山頂村的時候顯得格外慎重。
必需承認,夜色為埋伏起來的咕式坦克提供了最佳掩護。
也必需承認,日軍的的式主戰坦克確非浪得虛名。
不管怎麼說,咕式主戰坦克是由島式改進而來的二代半主戰坦克,即在第二代主戰坦克的基礎上增添大口徑坦克炮、先進觀瞄儀等具有第三代主戰坦克水準的裝置儀器,獲得與第三代主戰坦克抗衡的實力。
論效能,咕式最多與下刀持平。達不到幻式的水準。
能與刃式媲美的不是咕式。而主戰坦克!
四輛埋伏在山頂村的咕式只有一次開火機會,因為日軍沿著山路推進,所以伏擊戰變成了阻擊戰,第一次交火距離接近一千五百米。如果在白天,這個距離不算什麼,而且咕式在火力點上,等於是靜對動射擊,命中率不會低於八成五。可是在夜間,咕式的觀瞄系統受到日軍干擾,四枚炮彈只打中兩枚,只有易小春打出的那一炮命中要害,讓那輛。式發生了二次爆炸。
打出第一炮,四輛咕式別無選擇,留下來是等死,只能衝出去。
這次。日軍有備而來,並沒被突然襲擊搞礙手忙腳亂。
四輛咕式剛剛衝出藏身的火力點,還沒有到達下一個藏身之處。日軍的炮火打擊就到來了。
非常猛烈,也非常密集。
守舊估計,第七師一百多門羽式自行榴彈炮中的一大半參與了炮擊,相當於一個炮兵連對付一輛咕式。
僅僅是炮擊的話,威脅還不大。
日軍炮兵集中部署在臺北市南面。臺北縣的新店鎮,到二零九高地的直線距離超過了二十公里。而在使用“銅斑蛇”等鐳射制導炮彈的時候,一五五榴的最大射程肯定不會超過二十公里。
雖然沒有任何一種主戰坦克承受得住一五五榴的直接轟擊。就算榴彈打不穿裝甲,也能震碎裝甲、震死坦克兵。但是隻有直接命中,才能幹掉坦克。要讓二十公里外打來的榴彈命中末路狂奔的坦克。絕對不是件容易事。
參與火力打擊的不僅僅有日軍炮兵,還有美軍的航空兵。
準確的說,是美軍陸戰隊的武裝直升機。
出發前,上原俊次郎就呼叫了美軍的空中支援,要求美軍陸戰隊提供低空掩護。
說到“打坦克”最得力的不是炮兵、也不是坦克,而是
第七師就有幾十架效能在全球範圍內都數一數二的兒曲“長弓阿帕奇只是這些直升機因為水土不服,還在國內進行改裝,最快也要月底才能隨同第二個師團赴臺,所以上原俊次郎只能向美軍求援。
小叢是美國陸軍的武裝直升機,美軍陸戰隊裝備的是凡系列。
四架凡到來,立即讓四輛咕式走投無路。
大概是臺島北方戰場上的大陸軍隊沒有多少重型裝備,五十四軍與兩棲部隊僅的少量坦克戰車也早被海軍航空兵與空軍盯上,根本沒有陸戰隊航空兵出手的機會。所以發現那幾輛咕式主戰坦克之後,四架”口各發射了兩枚舊,“地獄火。反坦克導彈,用幾乎萬無一失方式完成了攻擊。
能夠使用所舊系列反坦克導彈是比;與其他“眼鏡蛇”的最大區別之一。
別說兩枚。一枚,“地獄火”就能幹掉世界上任何一輛主戰坦克。
一定要說什麼的話,因為具軍沒有遭到步兵阻擊,那四架小口也沒有發現其他地面目標,所以在幹掉四輛主戰坦克之後,四架直升機就飛走了。
這個時候,日軍還在一千多米之外。
等到直升機的轟鳴聲消失之後,葉振邦與諸葛宏彥才從藏身的偽裝網下躥了出來,朝最近的那輛坦克衝了過去。
不遠處,陶安康、甘應明等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