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隨後的幾年時間裡,樂平縣的手工業和冶鐵製鐵行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樂平縣的手工業和冶鐵製鐵行業並沒有受到中原戰亂的影響,相反在中原戰亂之時,樂平縣趁機與各方做生意(不包括黃巾軍),這幾年,對於樂平縣來說,可謂是財源滾滾而來。
陳楚的徵北軍擁兵數十萬,他之所以能夠支撐起一支如此龐大的軍隊,除了在戰場上的繳獲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樂平縣所賺取的鉅額財富的支援。每年,樂平縣在手工及冶鐵製鐵行業所賺取的財富,相當一部分都用來支撐徵北軍的消耗了。一個小小的縣城竟然負擔起一支數十萬軍隊差不多一半的消耗,這絕對是一個奇蹟。
樂平縣在大力發展手工業及冶鐵製鐵行業的同時,仍然沒有忽視傳統農業,畢竟農業是一切的根本,如果沒有糧食,一切都無從談起。
這幾年,由於大量流民的湧入,為了解決越來越多的人口的吃飯問題,同時也為了供給徵北軍,於是樂平縣便組織流民全力開墾荒地,數年下來,不僅樂平縣境內的可開墾土地全都被開墾了,就連陳楚的封邑白馬縣城(陳楚在之前被加爵為白馬亭侯)的可開墾土地也基本上被開墾了。糧食產量在這幾年裡翻了翻地往上漲。雖然流民湧入的勢頭一直未減,但卻未出現一例餓死事件。
陳楚這些年一直征戰在外,樂平、白馬的各項事宜便交給了最早跟隨他的幾個老人,其中有龍虎村的長者鄧公、呂布的父親、樂平巡城使王漢、還有張遼的妹妹,現在風傳為陳楚夫人的張蕊等。
鄧公負責樂平的農政,呂布的父親呂公負責工商及手工業,王漢負責境內治安,而張蕊負責的竟是防衛工作,目前,樂平縣境內的民軍有三千多人,全都是張蕊招募並訓練的,陳楚和眾將不在,這防衛的重任就落在了不讓鬚眉的張蕊身上。
但張蕊不管多有才能、多堅強,她終歸是個女子,在一個女子的心中,感情始終是第一位的。陳楚和張遼一出樂平就是好幾年,原本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