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有些發愁,想了想說:“老校長、老村長,我看不如這樣吧,在外面支上大鍋,把這些肉和魚都燉了,請全村的人都來吃一頓”
在廚房裡幫忙的村民們一聽,都一臉希冀的望向了老校長和老村長,他們一年到頭吃肉的次數十分有限,除了年節吃點肉之外,平時菜裡見點肉星都難,見楚瑤要請大家吃肉,心裡十分的高興,可又怕老校長和老村長不答應。
老校長對楚瑤的提議十分贊同,立即說:“村裡這麼多年也沒有什麼大喜事了,楚老師從美國回來可算得一件大喜事,村裡是應該慶祝一下,就按楚老師說的辦”說到這裡指著廚房村民說:“大牛、二虎、鐵柱,你們回家把你們的婆娘都叫過來幫忙”又指著另外幾個人說:“張老三,你回家搬兩口大鍋來,牛二寶,你找幾個人在外面搭兩灶坑,其它人能幹什麼就乾點什麼”
村民們高興的答應後,各幹各的事情去了,楚瑤陪著老校長和老村長又回到了屋裡的炕上,小袁老師把趙磊帶來的各種水果洗乾淨直接用鋁盆端了上來,楚瑤知道老校長和老村長歲數大了牙口不好,給他們一人扒了一根香蕉遞給他們,兩位老人高興的接過吃了起來。
爬在窗戶上的幾個孩子一看這麼多水果,而且還有許多是他們沒見過的,眼巴巴的直往下嚥口水。楚瑤見狀,從盆裡撿出一些芒果走到窗戶前,隔著窗戶分給了孩子們,孩子拿到芒果後,一鬨而散,跑到一邊迫不急待的吃了起來。
院子搭起了兩個大爐灶,張老三搬來的兩口大鍋是入冬前齏酸菜用的大鐵鍋,一口大鐵鍋足能盛下五桶水,農村最不缺少的就是柴禾,大鍋支起來點上火,時間不長鍋裡的水就沸騰了,這邊肉已經切好,骨頭也剔了下來,把骨頭和肉一起下到鍋裡燉了起來,兩條大花鰱魚也收拾乾淨切成了若干段,放到另一口鍋裡燉了起來,等到鍋裡再次沸騰起來時,滿村飄香。前來幫忙幹活的、圍觀看熱鬧的、拿著盆和碗等著盛肉的村民越聚越多,他們的臉上都露出了高興的笑容
村裡一百多戶人家,一角豬肉只有七十多斤,剔去骨頭也就剩五十多斤,一家還分不到半斤,而一斤生肉煮熟了只能出七兩,半斤也就能出三兩半,也就是說一家只能分到三兩多肉,兩條花鰱魚也是一樣,加一起不到三十斤,做熟之後一家也分不到多少魚肉,想讓全村人吃好,就得多加點疏菜。燉豬肉最好是酸菜粉條,雖然這個季節沒有酸菜,可地裡有的是白菜和菠菜,挨家挨戶一湊,也湊了三十多斤粉條。燉魚當然不能加白菜和菠菜,茄子吃味,做好的茄子都是魚香味兒,而茄子地裡有的是,派幾個人摘就是了,同時分出一些粉條加到魚鍋裡,燉了滿滿兩大鍋,就算全村出去打工的人都回來也夠吃了
廚房裡忙得更是不可開交,四個爐灶全部派上了用場,一口鍋悶大米飯,一口鍋烀土豆、茄子、苞米,同時還蒸著農村下的大醬,一口鍋燉排骨豆角,剩餘的一口鍋炒菜,小袁老師在廚房裡指揮著幾人婆娘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十分的得心應手。
肉和魚燉好之後,牛二寶和他的婆娘給村民們一家盛了一小盆,村民便端著肉和魚紛紛回家解饞去了。老校長家東西屋四鋪炕上放了四桌,東屋南炕上是老村長、老校長、楚瑤和秦子禾四人。北炕上是趙磊、張靜、寧紅和小袁老師四人,西屋南北炕上各放一張大圓桌,小袁老師把幫忙的村民都留下來吃飯。
趙磊知道秦子禾喜歡喝茅臺酒,來的時候帶了四瓶,村人們都好酒,如果給這些酒只是他們這些人喝還是足夠的,可是給幫忙的那些後生們顯然不夠,他跑了一趟村裡的小賣店,把小賣店裡好一點的酒都買了過來,送到了西層讓他們隨便喝。
老校長和老村長也好喝一口,平時喝的都是老白乾,也就是小燒鍋出的散白酒,當他們看到趙磊給他們上的是茅臺酒時,十分的驚喜,他們只聽說過茅臺酒是國宴上用的酒,看都沒有看到過,沒想到今天能親口喝到這種酒,這都是託楚老師的福啊
趙磊的想法很簡單,他們這些人中張靜寧紅肯定不喝酒,他得為秦子禾服務也不能喝酒,能喝酒的只有老校長、老村長和秦子禾三人,四瓶茅臺顯然喝不了的喝,如果硬要給西屋的那幫後生分兩瓶的話,他們根本不夠喝,就不如把這兩瓶酒留給老校長和老村長了,他看得出,楚瑤和秦子禾對老校長和老村長十分的尊敬。
茄子、土豆拌大醬,小蔥、黃瓜蘸大醬,楚瑤和秦子禾吃得很香,老校長和老村長見她倆不夾肉,以為是要給他們留著呢,便一個勁給她們的碗裡夾肉,對於二老的好意她們當然不能拒絕,勉強了吃了幾塊就對準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