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所在了。
虞汜最後提醒道:“我們不能漏算了司馬懿。司馬懿在睢陽還有兩萬人,正常情況下,他要留一部分兵力守睢陽,不會輕舉妄動。可是一旦雙方僵持,他就有可能突然出手。睢陽到此三百里,如果輕軍急行,兩天就能到。”
魏霸連連點頭。對司馬懿的急行軍,他是有印象的。當初孟達就差點死在他手裡。這些年,司馬懿不顯山,不露水,除了守住洛陽的戰功之外,他幾乎就是書生領兵的典型,很多人不怎麼看得起他。可是魏霸很清楚,這是一頭蟄伏的猛獸,如果有機會,他一定會露出最猙獰的面孔。
張祗道:“這麼說,張郃就是想造成僵持,讓我軍無暇他顧,再由司馬懿來決定勝局?”
“我覺得不可能。”馮進搖搖頭,否決了這個意見。“張郃雖然是武人,卻不是沒有頭腦的武人。他和司馬懿之間的關係一直不是很和睦,大概做不到這麼大公無私。”
魏霸一直坐在旁邊聽,他喜歡傾聽部下的意見,這樣不僅對他最後做結論有幫助,而且能讓他了解部下的姓格和品質,也能讓他知道各人的長短優劣。沒有一個人是全能,也沒有一個人是絕對的無能,特別是他的部下來源複雜,隨著他的名望和實力增長,越來越多的世家開始投入他的陣營,在新舊之間難免有些衝突,意氣之爭也是家常便飯,如果不加以判別,人才越多,實際上災難越大。
袁紹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在河北的時候,手下不是沒有人才,而是人才太多,以至於拉幫結派,最後反而無所適從。
世家也是人,而且是很聰明,很實際的人,要想獲得他們的效忠,發揮他們的作用,領導者的能力至關重要。作為一個領導者,明斷事非,從各種意見中選出一個最合理的,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素質。
魏霸前世沒有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