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越想越氣,派人突圍,向陸遜問計。不過這裡面究竟有多少成份是問計,有多少成份是怨氣,就只有孫權自己最清楚了。魏軍就在一旁,突圍的人凶多吉少,如果僅僅是向陸遜通報情況,根本沒有這個必要,周邊的斥候很快就會發現這裡的情況,也許現在已經把訊息送到了陸遜的面前。
然而所有人的都知道孫權現在心情不好,孫慮陣亡幾乎已成定局,大軍又遭受慘敗,誰也不知道最後的結果是什麼,此時此刻,誰又肯為陸遜說一句話。陸遜雖然位高權重,可是他的人緣並不好,江淮人與他有隔閡,江東人也未必就喜歡他,見孫權做出這個安排,所有人都沉默了。
陸遜的確已經知道了。早在孫權遇襲之前,他就收到了魏軍鐵騎向南去了的訊息。對於魏軍的用意,他不用猜都能想得到,他也派出了報警的人,可惜魏軍同樣謹慎,派出大量的斥候截殺,陸遜最後也不清楚派出去的人能不能活著趕到孫權面前。不過他並不擔心,一來孫權本人戰場經驗很豐富,對魏國鐵騎的忌憚也很深,想來不會不提防,二來他在彙報與魏霸發生衝突的報告的末尾也已經提醒孫權了,那時候魏軍還在渡河,想必肯定能送到孫權的手裡。
他萬萬沒想到,孫權因為孫慮的死亂了心神,根本就沒注意到最後幾句很含蓄的提醒。當他得知孫權在行軍途中被魏軍突襲,現在還被困在曠野之中的時候,他非常震驚。
他立即找來了朱然等人,宣佈撤軍。
朱然等人非常吃驚,可是也非常無奈。他們都清楚,既然魏軍已經透過蜀軍留下的浮橋渡過了漢水,而襄陽的內城還在夏侯霸的手中,吳軍就算是想堅守襄陽也無法做到,剩下的就只有撤軍一途。只是這樣一來,這麼多天的辛苦,這麼大的傷亡,全都付之東流,血本無歸了。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魏霸造成的。一想到這一點,所有人都恨上了魏霸,恨得牙癢癢,恨不得現在就把魏霸抓住過來生吞活剝。
可是他們無法抓到魏霸,而魏軍卻是近在眼前。
朱桓首先站了起來,表示了自己的擔心。“司馬懿部就在附近,魏軍兩萬鐵騎已經衝到了我們的前面,我們如果撤退,會不會遭到他們的追擊。”
陸遜嘆了一口氣:“魏軍追擊是必然的,不過他們最重要的目的應該是收復襄陽,現在我們已經放棄襄陽,他們的目標已經達到,再和我軍血戰,不會是他們的本意。需知襄陽之戰,對魏國來說也是迫於無奈之舉,從開戰到現在,他們已經損失了不少人馬,不會再和我們爭一時之短長。歸師勿遏,這個道理司馬懿懂,曹睿也懂,要知道他們還需要兵力奪回關中呢。”
朱桓雖然對陸遜不太服氣,可是聽了這些,也沒有多說什麼。陸遜隨即安排朱然率水師先撤,順漢水而下,先趕到夷水進行佈防,接應大軍,逼迫魏軍鐵騎撤退。
朱然領命而去,率領水師隨即起帆。陸遜親率大軍,緩緩撤出了襄陽。正如他所料,司馬懿並沒有追趕,而是立刻進入襄陽城,輕而易舉的收復了襄陽。
吳軍退走,襄陽收復,曹睿終於鬆了一口氣,他立刻命令撫軍大將軍陳群停止前進,暫時留駐宛城。
鏖戰月餘的襄陽城終於恢復了平靜,可是孫權卻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陸遜為了防止被魏軍的騎兵偷襲,走得非常慢,幾乎是步步為營,隨時準備戰鬥。曹宇在田豫的建議下,留下少數人監視襄陽方面撤退的魏軍,然後率領主力,再次向孫權發動了猛攻。
孫權據陣而守,死傷慘重。因為大量的輜重、糧草被燒,他們面臨著箭矢不足,糧食短缺的困境。箭矢不足,對付鐵騎的力量就大打折扣,糧食不足,軍心更是不穩,在魏軍如潮水般的進攻面前,吳軍堅持得非常辛苦。兩天下來,就連戰陣最中央的孫權也要樹起盾牌,以防被魏軍的流矢射中。
情況已經到了萬分危急的時候,朱然率軍趕到,吳軍水師進入夷水,威脅魏軍鐵騎的後路,曹宇這才放棄了攻擊,揚長而去。他們在半路上遇到了陸遜,又一次發動了攻擊,不過陸遜早有準備,他們沒有佔到什麼大便宜,只好眼睜睜的看著陸遜離開。
脫離了魏軍鐵騎的威脅,陸遜開始加快腳步,第三天下午,他渡過夷水,這時,他卻得到了一個讓他很緊張的訊息:孫權沒有等他,而是率領殘兵直接回江陵了。
陸遜長嘆一聲,心情沉重。
魏霸等人遠在隆中,收到的訊息要慢一些。等他得知襄陽戰事已經結束時,他不免有些惋惜。陸遜毫不猶豫的放棄了襄陽,而曹睿也非常有剋制的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