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的是我們,明天輪到的就是別人了。〃
也許他說得對,德國的報復遲早會到英國和法國的身上,但是至少在短時間內,歐洲已經像張伯倫所希望的那樣,獲得了和平。很快,德國早已經聯絡好的國家,波蘭人和匈牙利人在揚言要對孤立無援的捷克斯洛伐克採取軍事行動之後,就像食屍的餓鷹一樣,乘虛而入,各分得了一塊土地。
今天暫時就這麼一章了,抱歉。
第一百一十一章 蘇臺德
希特勒根據慕尼黑協定,得到了他所要求的一切。wWW。強迫捷克斯洛伐克割讓了11萬平方英里的土地,上面住著280萬蘇臺德日耳曼人和80萬捷克人。在這個地區內有著大量的捷克工事,它們構築了在當時來說是歐洲最堅強的防線,只有法國的馬奇諾防線可與之媲美。�
這還不算,捷克斯洛伐克的全部鐵道、公路、電話和電訊系統都被打爛了。根據德國人的統計,這個國家被肢解以後,喪失了66%的煤,80%的褐煤,86%的化學工業,80%的水泥工業和紡織工業,70%的鋼鐵工業和電力工業,40%的木材工業。好端端的一個富庶繁榮的工業國,僅僅在一夜之間就被瓜分豆剖而破產蕭條了。
事到如今,林威也沒有堅持早先的意見,到了現在德國取得的成績已經夠多了,提早一年佔領了奧地利和蘇臺德地區,讓德國這些大佬們放棄了早先的計劃,現在希特勒也覺得,在冒著激怒英國人的風險吞併整個捷克斯洛伐克,有點得不償失。
在慕尼黑協定簽訂的後兩天時間裡,林威曾經隱晦的提出早先吞併整個捷克斯洛伐克的意見,但是希特勒反應冷淡,林威也就沒有堅持,畢竟在林威心裡也不能保證英國會再次的退讓,林威也懂得適可而止,現在如果戰爭按照歷史上的時間爆發,德國就多了一年的時間整合蘇臺德地區和奧地利的工業基礎。
吞併蘇臺德和奧地利的事情,也讓德國人的腰桿挺直了不少,沒有人會想到希特勒,這個昔日維也納的流浪漢,在僅僅四年半的時間內,就使一個在政治上一片混亂、在軍事上被解除武裝、在經濟上接近崩潰的德國,一躍而成為歐洲大陸最強大的國家,所有其他的國家,甚至英國和法國,都在它的面前發抖。在這個令人目眩的躍進過程中,沒有一個凡爾賽條約的戰勝國阻擋它侵略擴張的道路,即使在它們有力量這樣做的時候,也沒有這樣做的膽量。
事實是,在他取得了最大的勝利的慕尼黑會議上,英國和法國還曲意予以支援。而且想必使希特勒自己也最感詫異的,也肯定使貝克將軍、牛萊特這些魏瑪共和的精英們,以及參加他們那小小的反對派的一夥人莫名其妙的,是主宰著英國和法國政府的那些人當中,竟然沒有一個人看到,由於他們對這位納粹頭子的每一步侵略行動都不加回擊而造成的後果。�
在英國統治集團中,似乎只有溫斯頓·丘吉爾一個人看到了這一點。再沒有別的人比他在10月5日在下院的演說裡把慕尼黑的後果講得透徹的了。他說,〃我們遭到了一場全面的十足的失敗我們正處在第一等的大禍之中。到多瑙河的門戶到黑海的門戶已經洞開了。〃他進一步指出,所有中歐的和多瑙河流域的國家,都將一個接一個落入以柏林為中心的龐大的納粹政治體系中,不要以為這是結尾,它只不過是剛剛開始。然而,丘吉爾並不是在朝之臣,他的話並沒有引起英國統治集團的關切和注意。
張伯倫對希特勒要什麼就給什麼的這種執迷不悟的態度,他的伯希特斯加登和戈德斯堡之行,還有最後那一次決定命運的慕尼黑之行,挽救了希特勒,使他有了下臺的梯子,把他在歐洲、在德國、在軍隊中的威信,提高到幾個星期以前還無法想象的程度,這一切也把第三帝國同西方盟國相抗衡的力量提高到無可估量的程度。
對法國來說,慕尼黑是一場大災禍。法國的統治集團,由於他們政治上的短視,居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法國在歐洲的軍事地位毀了。原來法國擁有一百多個正規師,而且還同東歐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南斯拉夫和羅馬尼亞等較小的國家建立了同盟,這些國家加在一起的軍事力量是足可以制服希特勒的。慕尼黑會議後,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捷克被肢解了。原部署在堅固的山地工事中的35個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捷克師,牽制著比這個數目還要大的德**隊,現在法**隊失去這支力量,無異等於失去一條臂膀。然而,這還不是一切,在慕尼黑事件之後,法國在東歐剩下的盟國還有哪個能對它的旦旦誓言相信呢?同法國的結盟還有什麼價值呢?在華沙、布加勒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