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飛煙滅了。很多沒有被直接打中的工事也見不到一個人,很多士兵都被生生的震死在了工事中,看似安然無恙的碉堡,可能永遠也不會出現本該守護他們的戰士了。
林威看了一下兩個小時之前還一副生人勿近的要塞,尋找和經過這次史無前例的炮擊之後,還能夠倖存的明顯標示,不過眼睛來回掃視了半天之後,放棄了心中的想法,這裡至少表面上看來,已經變成了一片焦土。
“就這種程度,也敢放言讓德國付出十萬人的代價!”林威不削的想到,看了已經嚴陣以待的阿瑟·菲利普師長一眼,;“可以出動了!”
這個時候,等待著德國大炮炮擊結束之後,魏剛將軍也命令,法國第四十二師進攻直布羅陀山,畢竟德國和法國一個月之前還在交戰的狀態,給兩國之間的時間太少了。強行把兩個國家的軍隊捏在一起,只能適得其反,所以由德**隊負責東側法**隊負責西側的山區,也是林威的無奈之舉。這次的戰役,林威之所以強烈的要求法國出戰,一則是給德國找一些炮灰,急於雪恥的法國陸軍再合適不錯了,再者這也是威廉二世同意的,法國參戰的政治意義遠大於軍事意義,德國這樣做的意義在於,讓別人知道,現在歐洲最強大的軍事強國,現在已經聯合在了一起。
剛瑪大炮打出了最後一顆炮彈,早已經嚴陣以待的歐根親王師立刻出動了。現在的戰鬥不能依靠德國轉來運來的大炮了,口徑越大的火炮,一般使用壽命就越低。更何況現在還是二戰時期,如果讓它們毫無顧忌的轟炸一天一夜,可能林威就要考慮給它們換炮管了,考慮到要從德國專門運過來的炮管,林威只能放棄這種頗有誘惑力的想法。
緊接著,歐根親王師第七團立刻進行了攻擊,很快歐根親王師第七團,按照營級單位分成了三路,像是三把利劍一樣直?插直布羅陀要塞的腹地。同時,法國的第四十二師也發動了攻擊,這個第四十二師是法國在戰爭時期少數幾個沒有損失的師,它們被部署在和義大利的邊境,嚴防義大利趁火打劫,事實證明,第四十二師沒有估計法國人的期望,它們至始至終都沒有後退一步。
所以法國方面知道這次戰役法國將參加之後,魏剛將軍立刻就想到了還在和義大利鏖戰的六個法國師,親自去那裡挑選了兩個師的部隊,和駐守北部的法**隊相比,防守義大利邊境的法**隊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們十分擅長山地作戰。擋住三倍於己的義大利軍隊就是證明。
不過在這場戰鬥中,林威還是更加看好德**隊,不知道林威能不能看到歷史上那支殺氣騰騰的軍隊,不由哼哼起了歐根親王師的軍歌,“歐根親王,貴族的軍隊,我們的破壞之師,必須與敵人混戰到底!那眾多敵人,那眾多敵人的少女,我不久就將看到他們被征服…”
“領袖!你唱的什麼歌?好像是說歐根親王師,不過不太像!”阿瑟·菲利普師長好奇的問道。
“沒什麼!”林威打個哈哈,這首歌只是林威曾經聽說過,並不是現在黨衛軍的軍歌。對此林威也不知道怎麼解釋,只能敷衍阿瑟·菲利普師長。
好在阿瑟·菲利普師長的注意力並不在這裡,相比較於奇怪的領袖,阿瑟·菲利普現在更加關心自己的樹下,和阿瑟·菲利普師長預測的一樣,第七裝甲團在剛開始的時候沒有預見像樣的抵抗,他們平穩而快速的前進著,看來剛瑪大炮的確功不可沒,一切的障礙都被他們消除了。
“這些英國人一點記性都不長麼?怎麼連跳反坦克戰壕都沒挖,法國的戰敗還沒讓固執的英國人長記性啊!”林威搖頭晃腦的感嘆道,一點也不看看自己是什麼身份,站在什麼立場說話,不由讓旁邊的阿瑟·菲利普師長氣結,不過考慮到了眼前這個人是自己的領袖,阿瑟·菲利普師長強自壓下上去山一巴掌的衝動,當做沒有聽見林威的話。
事實上林威說的沒錯,在梁啟超《敬業與樂業》中有一段法國人與英國人的幹事對比:“我從前看見一位法國學者著的書,比較英法兩國國民性質,他說:“到英國人公事房裡頭,只看見他們埋頭執筆做他的事;到法國人公事房裡頭,只看見他們銜著菸捲像在那裡出神。英國人走路,眼注地下,像用全副精神注在走路上;法國人走路,總是東張西望,像不把走路當一回事。”
從中可以看出兩國國民性,法國人的心氣比較隨意散漫,但並不是就是對工作職業的一種怠慢。儘管梁啟超先生解釋為法國人的確工作不夠用心,但想想如果我們工作起來一絲不苟,緊張不已,也許會提高工作質量,但是這會持久嗎?要想達到更高效率,不如放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