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戰爭最重要。
這次林威回來在順便看一下自己的雙親之外,也檢查一下自己家的工廠狀況,公私兩不誤,這也是林威一貫堅持的,雖然這樣以來難怪顧頭不顧尾,不過索性到現在為止,林威做的還算不錯。
除了對黑豹坦克老生常談的要求增加產量之外,林威還要克虜伯家族的技術人員保證質量,弄的工廠的技術人員現在最怕的就是見到大公子的到來,如果是古斯塔夫來的話,一些老員工還可以訴苦,讓古斯塔夫減少一下產量,但是林威就不一樣了,在這些工廠的負責人眼中,林威簡直不能溝通,產量是必須要達到的,質量也必須要。總之,對於自己所制定的指標,林威根本不會給任何人商量的餘地。
蘇德戰爭中蘇聯和德國之間坦克數量對比,讓林威心驚肉跳,蘇聯的坦克以萬為單位,而德國是以千為單位,林威可不願意看見自己計程車兵體會那種感覺,所以對於工廠技術人員的訴苦,林威套路就是,多微笑,少答應,最後的結果統統是不行。
在這期間,剛剛出廠的四號坦克被林威命令運上了前往英國的運輸船隊,比起其他部隊的需求,還是前線的部隊更加要緊一些,黨衛軍本來就沒有派出部隊參加英國戰役,這已經讓有些國防軍的將軍頗有微詞,認為黨衛軍在儲存實力,這個時候可千萬不能在裝備上面落人口實。
林威的這次路過家鄉之所以停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克虜伯家族的直升機製造數量,已經到了一定的規模。在德國,首開製造直升機先河的是鮑姆加託,他於1913年開始製造共軸直升機,但該型直升機並不能長時間留空。隨後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斷了德國直升機的研製發展。
1923年3月31日,他製造的所謂”旋翼飛機”由西班牙空軍上尉絡嘉駕駛成功升空,從郝塔費到維埃託斯飛行了17千米。成名後的希拉瓦立即前往當時的世界工業中心-英國,開始他進一步的研究,在那裡他研製出了”希拉瓦C”系列直升機,其中比較著名的是C-19直升機。C-19直升機引起了德國的興趣,經過協商,德國購買了C-19MKIV直升機的生產許可。
除此之外,一些對直升機有著濃厚興趣的工程師們也在研製特殊用途的直升機,如一名叫R.施密特的工程師就利用電動機作動力源,研製出了一種採用複雜的共軸式旋翼、並能搭載數名士兵的直升機,無奈德**方對此毫無興趣。
1935年,德國海軍提出要研製一種可在艦上使用的直升機,看到希望的弗萊特,立即在柏林附近投資興建了一個專門生產艦載直升機的工廠。沒過多久他就研製出了Fi-184型直升機,採用150馬力的Sh14a發動機,三片式槳葉,槳葉直徑為12米,在試飛時發現該機效能不佳,遂又研製Fi-185。1936年Fi-185研製完成,外形上同Fi-184類似,但效能還是不太理想。弗萊特毫不氣餒,朝著希望繼續努力。而此時,福克已經研製出了效能更好的Fw-61。
福克.沃爾夫為了研製真正能夠服役的直升機,邀請了德國國內所有的航空科學家,包括傑克爾博士、加斯特博士等。從1931年開始,歷時6年,世界上首架真正進入部隊服役的直升機Fw-61誕生了。該機採用西門子公司經過特殊改進的Sh14b發動機,輸出功率提高至165馬力;採用Fw-44教練機的機身,機身兩側焊接了大型金屬三角架,架頂安裝兩個旋翼,每個旋翼採用三片式槳葉,槳葉直徑15米。試飛地點選在了柏林的德國會堂。在試飛儀式中,雖然Fw-61的表演並沒能讓觀眾為之傾倒,但在場的一些專家發現,德國在直升機的研製方面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Fw-61開始創造世界紀錄。
Fw-61的成功讓德國空軍看到了希望,他們立即和福克公司簽訂了研製大型直升機的合同,其中首要目標是研製載重超過700千克的直升機。福克公司立即著手進行研製,而這邊在不來梅,弗萊特的研製又有了新的進展。在弗萊特和助手的共同努力下,Fi-265V1採用了兩對旋翼對轉的共軸式方案,而機身則完全和Fi-185相同。從1939年開始,弗萊特共製造了5架Fi-265直升機,並跟隨德國海軍的輕型巡洋艦在波羅的海進行了海上飛行試驗,試驗中除了一架因為技術原因墜海外,其餘幾架試驗一切順利。為了試驗該機的靈活性,德國海軍特地讓2架德國Bf-109模擬攻擊Fi-265,結果發現Bf-109幾乎不能擊落Fi-265。這在德國海軍中引起了轟動,訂單立即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