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沒有立刻攻堅,而是選擇圍城。這樣一來看起來充足的糧食在德國的長期圍困的情況下,就有些不夠用了。軍隊也許可以長久的堅持下去,但是被圍在城內的倫敦市民在短時間內還可以憑藉信念堅持不放棄抵抗,但隨著圍困的時間越來越長,倫敦城內看似很充足的糧食漸漸的開始不夠用了,伴隨著對飢餓的恐懼,曾經信誓旦旦要抵抗到底的倫敦市民開始嘗試逃出城外,得知逃出去的人們安然無事之後,小規模的逃亡立刻洩了閘的洪水一樣不可收拾。曾經有人想阻止這種舉動,但是在洶湧的人流中放棄了,這些市民只是普通人,沒有理由讓他們死戰到底。
這個時候曾經繁華的首都,大英帝國的心臟已經不復原來的繁華,城市內到處是殘垣斷壁,在往日熱鬧非凡的大街上,現在隨處可見破碎的罈罈罐罐,放眼一看整個城市遍佈垃圾。在戰爭的洗禮中,人們已經放棄了平時的道德規範,如果軸心**隊接著圍困下去,只有天知道倫敦最後會變成什麼樣子。
雖然不知道倫敦現在具體的情況,但是從龍德施泰特上將的電報中看,現在一切進展順利,戰爭馬上就要在倫敦結束了,只要等倫敦的戰鬥一結束,到時候一解散軍隊,英國在短時間內對德國就沒有絲毫的威脅了。如果英國憑藉自己的實力重新恢復經濟,絕對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辦得到的,畢竟英國現在已經沒有這麼多的殖民地供它吸取養分了。而沒有了良好的經濟,重整軍備根本就是做夢。按照林威的估計,英國的命運已經和歷史上差不多了,雖然英國人也許會振作一下,但是英國在全球影響力的喪失已經是不可逆轉的了。
從登陸英國成功的那一刻,林威就知道德國必將取得勝利,戰爭到了現在德國已經沒有後顧之憂,只要在蘇德戰爭中拿出歷史上那樣的成績,憑藉現在打下的基礎德國想輸都很困難,就算是德國連出昏招,最差的結果就是打和,林威會讓德國和蘇聯打和麼?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俄羅斯這個國家誰挨著它誰倒黴,最好就是讓他解體成很多沒有大危害的小國家才能讓其他國家感到安全。
暫時脫離了絞刑架威脅的林威,可以用自己的腦袋想一下以後的事情了,現在唯一能對德國和自己的命運構成威脅的國家只有美國了,只要德國可以避免在兩年內和美國交戰,專心的和蘇聯作戰。軸心國就可以取得這次世界大戰的勝利,不要以為美國想參戰就能隨時參戰,任何國家要參加規模如此之大的戰爭,都需要準備的時間。德國早在一戰結束後就開始慢慢準備,在其他國家沒有注意的情況下,才走到了今天這步,美國要參戰的話至少也要一年的準備時間才能讓自己強大的工業發揮力量,這樣算來只要法國和義大利能夠頂住美國一年的時間,德國就能打垮蘇聯。到時候逼迫美國退出戰爭,這場大戰就可以結束了。
而且現在德國以及盟國強大的軍事力量,就算是美國想參戰,估計也要掂量一下吧?林威樂觀的安慰自己,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林威沒有用德國人的生命去換取美國鋼鐵的想法,如果美國不參戰是最好不過,如果參戰就只能希望時間站在自己這邊了。
林威正在為出訪蘇聯做準備的時候,有一件大事讓林威暫時不得不放下自己手頭工作去參加,那是因為威廉二世準備曾經新一批的元帥,本來這件事情應該是希特?勒來完成的,但是希特?勒很不幸的被暗殺掉之後,曾經要冊封元帥的想法只能延後了,再說和希特?勒所經歷的不同,在法蘭西戰役結束後,德**隊仍然有很多作戰任務,也沒有時間來舉行這種活動。不過現在不一樣了,也許是英國戰役馬上就要結束的緣故,威廉二世迫不及待的冊封一批元帥,因為巴巴羅薩計劃開始之後,德國國防軍又要忙碌起來,趁著這短暫的時間,威廉二世準備把這件事情幹完。還有一個理由就是林威也沒想到,或者是想到了沒敢繼續想,威廉二世已經八十多歲了,如果這件事情不抓緊完成的話,可能以後就沒有機會了。
這次晉升元帥的人一共十四人,除了第十八集團軍司令馮。屈希勒爾上將和揮鐮行動的制定者馮。曼施泰因上將比歷史上提前晉升元帥之外,還多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讓後世無數人感嘆命運不公的裝甲叢集司令古德里安上將,除了龍德施泰特上將和古德里安上將由於在英國不能及時趕回之外,剩下的人都在無憂宮接受了威廉二世的晉升。作為一個軍隊,他們已經得到了這輩子最高的榮耀,剩下的事情就是要對得起這份榮耀了。
這十四人的名單是,陸軍總司令馮。布勞希奇、B集團軍群總司令馮。博克、統帥部參謀長凱特爾、第四集團軍司令克盧格、陸軍總預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