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進軍廣東。廣州一旦不保,則廣東主力逃往雷州半島、海南島或廣西。
其兵力部署是:以第39、63兩軍,防守曲江、始興、南雄、樂昌,構成第一道防線。以由贛逃粵的沈發藻第4 兵團第23、70兩軍,佈防英德、翁源地區,構成第二道防線。以由青島南撤的劉安琪第21兵團第32、50兩軍,防守花縣、從化,構成第三道防線。以第109 軍及警衛團等防守廣州市。
另以胡璉第12兵團第10、18兩軍駐於潮安、汕頭,策應廣州方面作戰。以第62、64兩軍,分別位於湛江、海南島,保障其通往雷州半島和海南島的退路。以保安第3 、4 、5 師分駐博羅、英德、惠陽等地。
遵照毛澤東大迂迴大包圍的作戰方針和部署,四野總部和林彪決定:以二野陳賡第4 兵團第13、14、15軍,四野鄧華第15兵團第43、44軍和曾生兩廣縱隊共22萬人組成東路軍,執行解放廣東的任務。
7 月17日,四野總部向中央軍委報告廣東作戰計劃:鄧華兵團準備以兩個軍經贛州、南康入粵,擔任殲敵任務。陳賡兵團以兩個軍經遂川、桂東,準備出仁化、樂昌,到桂東後如見攸縣、茶陵國民黨軍不退,則直向郴州、永興前進,準備由南向北切斷國民黨軍退路;到桂東後,如國民黨軍已撤退,即經汝城向仁化、樂昌前進,其另一個軍經崇義向始興前進。曾生部現在河南亦擬經贛入粵。
21日,中央軍委覆電林彪、鄧子恢等:(一)同意你們7 月17日電(21日才收閱)整個部署方針。
(二)陳賡與鄧華分兩路入粵是對的,但請注意桂東桂陽道路、糧食情況。如有困難,則陳賡之重武器及大行李可循鄧華道路南進,而鄧華則除南始大道外,可在東側找一條輔助路。
(三)陳、鄧入粵後,準備以陳兵團從北江、鄧兵團從東江(可能須先佔惠州)兩路攻廣州,而在攻廣州之前,兩兵團各須在北江、東江休整一短期(例如半個月至一個月),與華南分局會合,商定接管廣州及全省的整個部署,並配備幹部。以上請轉知陳、鄧注意。
(四)陳鄧兩兵團速與華南分局方方電臺溝通聯絡,並與軍委通電。
(五)華南分局迅即由梅縣移至南雄,迎接陳、鄧,會商一切。
(六)此間當令葉劍英同志提早赴粵。
中共中央為加強對廣東、廣西地區黨政軍工作的統一領導,於8 月1 日批准成立新的華南分局,任命葉劍英、張雲逸、方方分任華南分局第一、第二、第三書記。華南分局受華中局領導。
7 、8 月間,毛澤東在中南海寓所幾次找即將赴任的新任華南分局第一書記葉劍英談話,就解放兩廣問題作了重要指示。
毛澤東告訴葉劍英:你這次南下,先到江西贛州同第4 、15兵團負責人及方方等人會合,然後召開會議,著重解決好黨政軍領導機構的組成和各級幹部的配備、解放廣東的作戰步驟、接收及管理廣東的各項政策、準備對付帝國主義的經濟封鎖和軍事幹涉等八個方面的問題。
毛澤東還特別強調了團結問題,要求葉劍英和南下的同志,對原華南分局及各級黨委在廣東工作的成績要有恰當的估計,要處理好南下部隊官兵和地方幹部同當地武裝和幹部之間的關係。
葉劍英向毛澤東彙報了南下的準備工作情況。他覺得幹部不足是一個突出的問題,便風趣地說:“主席,華南解放晚,別處都把幹部要走了,剩下能分配給我們的幹部太少了,好比我們客家話中的‘水尾田’,流到最後剩的水就不多了。您看怎麼辦?”
毛澤東笑了笑說:“‘水尾田’是‘水尾田’,但那裡有一股泉水嘛。”
葉劍英心裡清楚,毛澤東講的“泉水”,指的是以方方為主要領導的原華南分局的各級幹部。由此也就確定了廣東解放後黨政軍各級幹部就地解決的基本方針。
8 月,二野第4 兵團和四野第15兵團向贛南進軍,建立向廣東進軍的前進基地。第4 兵團進抵贛州地區,第15兵團進抵三南(龍南、定南、全南)一線,以井岡山、瑞金聞名於世的贛南老革命根據地宣告解放。
當時任第15兵團第48軍第142 師師長的歐致富,時至今日仍忘不了當年回到井岡山時的情景——我們142 師前身的一部分,正巧就是堅持過井岡山斗爭的紅31團的老底子,是秋收起義後毛主席親手培育創造的一支紅軍。20年來,這支紅軍在血與火的鬥爭中發展壯大,從梭嫖、大刀換成美國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