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之策到底是怎樣的?
“那個我們真的要答應李晟方面的聯姻之策嗎?要知道我們和李晟,今後就是敵人了啊。如果陛下把公主嫁給李晟的話,只怕今後說不定發什麼什麼事情呢?”張肱開口很是擔憂的說道。他的想法很正常:那就是敵國不可為親國。若是現在把公主嫁到李晟那邊,而以後又與李晟為敵的話,那在李晟那邊的公主絕對會因此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這是他所不想見到的。
“朕知道這不太好。只是我們和曹魏聯姻並結盟的訊息已經引起了李晟方面的警惕。如果是在平時,曹魏方面可以出兵策應我們的話,朕也不會把這件事情放在心裡的。但眼下這個特殊的時候,卻是絕不容許我們如此。在李晟的強大面前,朕必須屈服啊。如果沒有眼下這一時的屈服,恐怕以後就沒有我們笑傲天下的機會了。”孫權嘆息著說道。他顯得很是不甘,但也是沒有任何辦法的。
面對孫權的嘆息,眾人也是無法,當此時朝中的呂蒙、陸遜二人都以遠赴海外進行水軍的對戰,滿朝的文武卻是無一人可以解孫權的憂煩,不由得令孫權越加的煩悶起來,他還想再說些什麼,卻聽得下邊有一人如此說道:“陛下,臣倒是有一計可讓李唐與曹魏相搏,而令我等坐收漁人之利。只是這計策有些狠毒,不知陛下能不能容納的了。”
“快說,快說!”孫權遁聲望去,卻見那人正是在今天搬了自己大忙的諸葛恪,他是知道他很有機智的,當下自是連連催促不已。
“陛下難道忘了,昔日天下有關董卓殞命的傳說嗎?”知道自己的計策實在有些太那個了一點,諸葛恪終究不敢明白直接的說清楚,只得稍稍的提點了一下。
儘管諸葛恪沒有將這事情說得很清楚,但他這麼一說,在座的眾人微微一想,卻也多少明白諸葛恪的想法了:董卓是怎麼死的,那是被呂布殺死的。呂布為什麼要殺董卓?那是因為王允用了美人計的緣故。先說把美女貂蟬送給呂布,隨後又把貂蟬送給董卓,以此來挑撥離間呂布和董卓之間的關係,最終造成了呂布誅殺董卓的事情——雖然真實的歷史他們都曉得不太可能的是這樣,呂布原本就是忘恩負義之人,但不知怎麼的這個有關女子的傳說卻是風行於天下,而這個計策也有了一個很正式的名字:美女連環計。
“看來諸葛元遜所說的計策就是這‘美女連環計’了。這真的可行嗎?”眾人明白了這一點後,又動用腦筋想了想,發現如果這樣做的話還真的可行,但不管怎麼說他們還是非常的不願。“諸葛元遜?你怎麼可以向主公進獻如此計策?用公主來使連環計?倒時就算取得了天下,也是要被人嘲笑的。此非是正途。”當場就有人如此向孫權進諫道:“臣參奏諸葛元遜大不敬之罪,還請陛下剝奪諸葛元遜之功名,將這等小人逐出殿去。”眾人聞言遁聲望去,卻見這說話的人乃是老臣虞翻,心中頓時有幾分明瞭:這虞翻乃是大儒蔡邑的弟子,平時端的是反正無比,最是看不慣這樣的陰謀詭計。雖然諸葛恪的計謀對自家主公來說很是有用,但於虞翻的眼中卻完全是純粹的不禮之謀了。
“呃這麼說也是沒錯。元遜,你對此可有什麼辯解嗎?”孫權神情複雜的望著諸葛恪。作為一名主君,他自是曉得諸葛恪那計策的可行,心中也因此而頗為意動。但這意動始終也只是意動而已,如果沒有虞翻的反對,他倒也可以裝聾作啞的答應下來,可虞翻終究是反對了,而且說得如此義正詞嚴,這卻是讓孫權不得不躊躇起來,說實在的,他眼下是既不願就此放棄這麼一個大好的機會,也不願意讓自己背上不好的名聲。所謂“做了婊子,又想立牌坊”,說得也正是如此了,只是這一切對於孫權來說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他是主君是帝王,而帝王都必須是光明正大的。
“辯解?”諸葛恪微微的一愣卻是輕輕的搖了搖頭:“其實我也沒有什麼可辯解的。只是我並不贊同仲翔先生的說法。禮儀之事,用之宣傳可矣,用之對內可以,但是用之對敵,卻是很容易變成一件壞事。過分的尊崇於禮儀,倒有點像昔日的宋襄公,與敵為善,卻是兵敗人亡,此誠不可取。而且就算是我那個計策,說不堪是不堪了些,但如果另有一番解釋,卻也是可以讓天下人為之信服的。”
“哦?還有什麼解釋?”孫權欣欣然的問道。他這麼一問,無疑已是認可了諸葛恪的那個計策。眾人都明白,諸葛恪的這個計策很實用,也就是在道德上有一些不太好說罷了。只是這個不太好說,卻也不怎麼在他們的心上,除了如虞翻這樣的端正之人以外,眾人雖然覺得這計策有些不好,卻也是能夠答應下來,就只是這計策之後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