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自己所管轄的任務,將手中一切擺上了正軌。
伊籍是帶著一絲複雜的心情步入西陽縣衙大門的,可進入大門來到縣衙的大廳之後,看到齊刷刷坐在那邊等候著自己的李晟和他的僚幕們,他那複雜的心情一下子就轉變了無比的驚訝。
“博陵崔州平、穎川石廣元、徐元直、武陵廖元常、襄陽馬季常”看著一張張年輕的面孔,感受著這些年輕人所散發出的那種種風發的意氣,伊籍的心中不由自主的掠過這一位位少年俊傑的性命。
“想不到小小的西陽縣衙之中竟隱藏瞭如此眾多的‘名人’。”伊籍感嘆著。
如果說劉表帳下之人都算是這一輩的荊州名人的話,那以崔州平、石廣元、徐元直、廖元常、馬季常為首的眾人無疑算得上是新一代的荊州名人了。他們幾乎都出於司馬徽、宋忠、龐德公等天下聞名之大儒門下。
雖然因為年紀較輕,尚未入仕而沒有功績未得聞名與天下,但他們的能力卻是在荊州的官員間、民間廣為流傳。許多人都認為,他們這些新崛起的一輩,在能力上比原先出仕於劉表的那些人要強上許多。他們能看得清天下的大勢,而不渾渾噩噩的出仕劉表政權。
“年輕的隱士!”荊州凡是熟悉他們的人都如此看待他們。
因為他們都不出仕,都流連於山林之間,寄情於詩歌之中,確實擺出了一副隱士的樣子。雖然荊州的主君劉表也好幾次徽召他們入幕,但都被他們婉言謝絕了。他們都說自己胸無大志,只想著平平安安的生活下去,但如此地說法只能瞞過一般人而已。在荊州高層中的幾位有能力的人,都一目瞭然的看出了他們不想出仕的真實原因——他們這些年輕人都不剛好劉表。
在混亂的天下中,只有積極進取得主君才是有前途的。如劉表那樣只想偏安的人,無疑是被人遺忘的角色。
“現在入幕劉表的帳下,非但不能立即獲得高位,反而有可能在以後被人視為無骨氣之降將的可能。”在北方局勢漸漸明朗的時候,他們都想到了這一點。雖然荊州軍在江夏一直都表現出了寸土不失的頑強勁兒,但幾乎沒有人會相信,荊州的主君在北方統一之後遣大兵南下之時還會有頑強抵抗的想法。
“也許抵抗,也終究避免不了失敗吧。”在他們那簡單的思想中,北方統一之後所聚集起來的百萬之兵是天下無敵的。而且他們也隱約的猜測到,統率這百萬之軍南下的,很有可能就是那聞名天下的曹操。
“劉表大人絕對不是曹公的對手!”他們都如此認為。儘管出於自身的矜持,以及對本地鄉土地依戀或是種種別的原因,使他們不曾像孟建孟公威那樣眼巴巴的趕到許昌去投奔曹操,但他們依舊不會在明白了天下大勢的情況下去投靠劉表。於是,他們懷著不甘的心做起了隱士。對於入仕的事情他們並不急,因為年輕的他們擁有最多的無疑就是時間了。他們一個個都忍耐著,都靜靜的在一邊觀察著,試圖從自己的周圍從整個天下之中找到他們所認可的主君。
伊籍靜靜地看著縣衙大廳裡一臉平靜地眾人。他最近並沒有聽到什麼關於這些“年輕隱士”的想法已經改變的訊息,因此他認為他們是從芸芸的眾生中選中了李晟來作為自己的主君。
“他們認為李晟比劉表強?”雖然沒有人說出這一點,但伊籍依舊可以從他們的表現中得出這個結論。
“看來這個李晟也是很有野心的人哪!”伊籍感嘆著,他隨即從中感覺到了不對勁:“嗯?野心?那不是說李晟並非是蔡瑁陣營中人,他對劉表並非忠誠無限,而是一直想著背叛自立?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也不錯”
就伊籍而言,只要不是把荊州交給蔡瑁這樣的小人就可以接受。畢竟,他也知道劉表的長公子劉琦是一個怎樣的角色:能力一般,個性太過優柔寡斷一些,有婦人之仁,偏偏又好酒色,實在不是一個合適的主君人選。若不是他為劉表的長子,能夠成為眾人反對蔡瑁的一面旗幟的話,只怕沒有人會把他視為對抗吧。
如果能夠有更好的選擇,那麼沒有人會去認一個本身沒什麼能力的人當自己的頭。因此在確認了李晟並非是蔡瑁陣營的人,而是有自己的野心之後,伊籍首先想到的便不是向劉表告密阻止這一切的發生,而是想著如何加入他們的陣營之中,為找一條更好的後路。伊籍認為自己還年輕,不應該死守著劉表政權不放,而最終“完蛋”下去。
“如果李晟真的有野心也有能力的話,那我確實應該和他處好關係了。”想著伊籍臉上露出淡淡的微笑來。
轉變了心態之後,再與李晟商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