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他轉過頭來,求教的詢問坐在之身後不遠處的劉璝:你知道嗎?
恩。對於吳懿的詢問,劉璝微微的一點頭,隨即說出了自己判斷:那李晟軍離去,想必就是往綿竹去了吧。他看到我們擺出與城裡互為犄角的架勢,便知道我們若全力防守的話,他們肯定不能迅速的擊敗我們,所以他們走了往綿竹而去。畢竟在雒城討不了什麼好處的話,去綿竹那兒也是一樣,只要綿竹、雒城兩點中有一點被突破,那李晟軍都可以直接的威脅到成都。
那麼我們要怎麼做呢?吳懿緊張的問劉璝。在經歷了這麼多事情之後,吳懿儘管對劉璋這位益州的主君也有些失望,但依然沒有背叛他的想法。畢竟在他和劉璋之間還有那一層關係存在的,彼此算是親戚,自然也就不是放得很開。
李晟要去進攻綿竹,那我們自也只有去救援綿竹一條路可走了。雖說李嚴對我、對主公都有怨懟,但終究還沒有暴露出來,在他沒有直接投靠李晟之前遭遇到李晟的進攻,我們自然必須去救援他。若是讓綿竹失陷了,那我們就算再怎麼把守雒城也是無用,所以我們必須儘快的出兵。劉璝訴說自己的想法。
可是你就不怕他再行南鄭之事麼?吳懿對此還有些疑慮,就他直覺的以為事情似乎並沒有那麼簡單,想起李晟攻破南鄭的戰例,他便有些擔心李晟會用同樣的手段來針對自己。萬一出現這樣的情況怎麼辦?他問道。
我們不能預料李晟究竟是真想轉攻綿竹,還是存著這麼一個圍魏救趙的主意。因此我們在迅速出兵前往綿竹的同時,注意好防止遭遇李晟軍的埋伏。劉璝這樣向吳懿建議道:當然我們也得派人增強雒城的防衛,必須派得利的人留守在這裡才是。
那是自然。吳懿重重的點了點頭,隨即想了想:我們還是讓長公子留守這裡吧。以他的個性,還是讓他呆在城中比較穩妥些,萬一再出現那樣的情況就不好辦了。
你說得是正理。劉璝點頭稱是。
當下兩人便把這事情確定下來,卻也是連夜安排,迅速的拔寨而走往綿竹去了。因為擔心李晟軍很有可能會來路上截殺自己,吳懿他們便根據吳蘭對李晟軍行軍的觀察做出模仿,將一部分兵馬作為前導偵查,並進一步加強了左右兩側的兵力。
於是大軍以此緩緩而行。雖說是救援,但他們並沒有多少緊張焦急的模樣,整個隊伍的速度也是以正常平緩為主。他們並不太急著前去綿竹,這其中除了在前往綿竹的道路上確實很有可能遭遇李晟軍的伏擊之外,也多少包含了他們想要先看看綿竹的李嚴對於李晟軍來臨之時究竟想要如何應對的想法。事實上,吳懿被劉璝說得也有些懷疑起李嚴來,他一直都在擔心,在自己這眼巴巴的趕往綿竹的期間,卻接到綿竹已然投降李晟的訊息。這是他吳懿絕對不願意見到的因為有這種可能,吳懿才讓隊伍慢行。他等待綿竹方面給自己傳來更為要緊的情報。
儘管兵家的老祖宗孫子早在幾百年前便有言到這情報之事的重要性,謂之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但幾百年下來,真正將這情報放在首要位置上的勢力卻不是太多,曹操或許算是一個,而與自己敵對的李晟也可以算是一個。至於自己這邊,在屢屢吃到因李晟而帶來的苦頭之後,漸漸的開始重視起情報來。雖然自己暫時還限於實力和地位不可能擁有更多的手段來得到情報,但比起以前那僅僅憑藉著心中猜測就動手來說,此刻出兵玩綿竹的自己卻是謹慎許多那是因為自己在心中早已確認了一點,即在沒有得到確切的情報之前便絕不下定決心動手的緣故。
綿竹距離雒城並不是很遠,也不過就三四百里的路程。按說即使是走得在怎麼不快,以正常的行軍速度來說也可以在數天之間趕到。但吳懿卻苦澀的方向凡事都是有例外的,所謂再怎麼不快都能在數天之類趕到,指的只是平時沒有人來阻擋自己的情況,在啟程前往綿竹的第二天開始,吳懿便發現那阻擊和騷擾就時不時的針對著自己的軍隊而行。一日下來,居然爆發了四十餘次的戰鬥,讓自己軍隊的行進速度達到了十里這麼一個極低的水準。這讓吳懿覺得十分頭痛,這不僅僅是因為自己的行軍速度受到了很大牽制的緣故,更是因為他有些捉摸不透李晟想法。
李晟這麼做究竟是出於怎樣的目的?吳懿帶著疑惑又一次的找上了劉璝。此刻在他的大軍中能和他商量問題的也只有劉璝這麼一人罷了。
李晟這麼做究竟是出於怎樣的目的?吳懿帶著疑惑又一次的找上了劉璝。此刻在他的大軍中能和他商量問題的也只有劉璝這麼一人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