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
一時間,趙雲沉思,黃忠默想,法正眯眼,只有那龐統是面帶微笑擺出了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李晟見他如此,便以為他已有了計謀,於是問道:士元可有教我?
龐統輕輕的搖搖頭:主公自有定計,何須我等教導呢?說實在的面對如此之局,除了誘敵野戰之外,也只有強行攻打城池一條路可走了。不過誘敵出城,敵卻似乎已經得了高人的教導而必不會如此,強行攻城,則敵之兵力遠在我等之上,士氣也不弱於我等卻是一個硬骨頭。對此,我也是無奈的很哪。
聽龐統如此推卸責任,讓自己替眾人減壓,李晟不由得苦笑了一下,命人取來地圖直接在上面比劃了一下:我欲直接攻取南鄭,諸位以為如何?
這怎麼可以?繞到攻取南鄭,乃是把褒城置於身後。眼下雖猜測南鄭兵少,但實際情況究竟如何,卻是不曾得知。若主公攻打南鄭之時,急切間下不得城池,而褒城之軍轉身相向夾擊我軍,則我軍必全滅於南鄭城下啊。謹慎的趙雲首先反駁道。
子龍以為我軍如在平地之上與張魯軍相遇,其最終的結果將是如何?李晟並不回答趙雲的問題,而是反問了這麼一句。
雖然對方英勇而捍不畏死,但若真的與我軍對決於平原之上的話,那雲至少有八成的把握拿下他們。趙雲微微的一愣,思索了一下,卻是很自信的回答道。
既然我們並不害怕與敵人在平地上交鋒,那我們為什麼不可以用這個辦法呢?攻伐南鄭乃是虛計,真正的目的是利用南鄭遭到攻擊的緣由逼迫張衛等人放棄褒城而回援南鄭,給予我們一個能在平原上擊敗他們的機會。李晟微笑的說道。
這倒也是有幾分可能的。法正聽到此處認可的點了點頭,卻是提起了另一種可能:張衛乃張魯之親弟也。若是其有野心不救張魯,而死守褒城,那我軍又將如何?
不會有這種可能出現的。李晟重重的搖了搖頭。
為什麼?對於這一點即使是法正和龐統也是十二分的不解。
因為張魯是以五斗米教這個宗教而實行統治的。在所有五斗米教的教眾心目中,張魯便是活著的神。無論張衛在怎麼傑出,他都不可能取代張魯這個神的位置。除非張魯心甘情願的把師君之位傳授於他。李晟微笑的說道。
原來如此。將李晟說得肯定,眾人雖然依舊有些半信半疑,卻還得在表面上做出一副恍然的模樣。
既然這樣,我們可以安排我們的兵力了。法正點了點頭,微笑起來。他和龐統對視了一樣,當著李晟的面在地圖上比劃開來:我們可以這樣這樣!誰說像法正、龐統這樣的人會沒有計策呢?事實上他們所想的東西是和李晟一樣的。
西川 第十六章 圍城打援(上)
建安十八年的正月十五對張魯來說可不是一個好日子,因為李晟的大軍已然兵臨南鄭城下,分東西南北四個大營將南鄭城緊緊的圍了起來。一時間,南鄭城外旌旗林立,營盤肅穆,無數的帳篷立於營盤之內,無數的兵馬在其中走動,讓人看不清楚李晟到底帶了多少人來攻打這南鄭城。
告訴我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張魯咆哮的聲音在漢中師君府的大殿裡再次響起。敵人已經兵臨城下了,作為南鄭的統治者張魯自然得再次招集起自己的謀臣將領們來商量應對之道了。說實話,對於李晟軍的出現,張魯實在是沒有任何思想準備的,他原本以為自己派出了張衛、楊任、楊昂三人,派出五萬大軍去褒城應該能夠抵擋住李晟的進攻,但不想那些人派出去還沒半個月呢,李晟軍居然就兵臨城下了。難道,張衛、楊任、楊昂他們都失敗了?我的五萬大軍已然灰飛煙滅了麼?張魯不敢相信這一點,但他又實在無法解釋敵人究竟為什麼能如此之快的出現在這裡。
請師君暫熄驚天之怒。面對張魯的怒火,大殿裡的大多數人都是寒蟬若素的低頭不語,唯有那軍師祭酒閻圃站起身來出班言道:張衛、楊任、楊昂三人乃我漢中之宿將,他們以五萬兵守褒城,李晟無論有多麼強的兵勢急切間都是難以攻破的。故主公對於褒城方面實在不應該過於擔心。至於眼下,李晟大軍蒞臨南鄭,恐怕是繞過褒城而來。此雖有奇謀之效,卻也是把自己陷入了險地之中。若師君能依靠漢中之鬼卒謹守南鄭,並另派人突圍而去將這邊的訊息告知張衛等人,則可以將李晟大軍圍殲與南鄭城下,立其驚天之功啊。
唔?這可行嗎?張魯揚了揚眉頭,他雖然發怒,但對於敵人以如此浩大之勢而兵臨城下心中還是有幾分發毛的,外面恐怕有不下十萬的敵軍啊。而我如今的南鄭城中之有區區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