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東道、江南西道、隴右道、山南東道、山南西道、劍南東道、劍南西道、嶺南道。
後來戰局穩定,朝廷深感“道”制不合理,於是公元994年,正式廢除“道”制,改為路制。
天下共分十五路:京西路、京東路、河北路、河東路、陝西路、淮南路、江南路、兩浙路、福建路、荊湖南路、荊湖北路、廣南東路、廣南西路、西川路、峽西路。此後雖有些許變更,但大致不變。
路以下,為府和州。府雖與州同級,但地位要略高於州。當時,國都、陪都,皇帝誕生、居住和巡遊過的地方,以及地位重要的州,都改置為府,情況與唐朝很相似。據《元豐九域志》記載:元豐八年(1085年)時,全國有府14、州240。
宋朝的行政區劃中還出現一些新單位——軍、監。軍始於唐,當時稱軍鎮,屬軍事系統,多設在邊區,只管軍隊不管民政。監是國家經營的礦冶、鑄錢、牧馬、製鹽等專業性管理機構。
簡單來說,宋朝的行政制度,分為三級,最基本是路-州-縣,州級單位有府、州、軍、監,府地位最高,州次之,軍、監更低;縣級單位有縣、軍、監。
林星調往的兩浙路,便是其中的一路,轄下共14個州:蘇州、常州、潤州、杭州、湖州、秀州、越州、明州、台州、婺州、衢州、睦州、溫州和處州,並江陰、順安二軍。
由此可知,當時的兩浙路相當於現在的浙江和江蘇部分地方。
此時,林星一行站在杭州城外,仰望百步之外氣勢恢宏的杭州城門。
杭州歷史悠久,早在三皇五帝時期,夏禹南巡,大會天下諸侯於會稽山,曾乘舟到過杭州,然後捨棄其所乘坐之杭(杭是方舟的意思),故名餘杭。
春秋戰國時期,杭州初屬越國,後屬吳,越滅吳後,復屬越。戰國時,楚滅越國,杭州又歸入楚國的版圖。
隋王朝建立後,於開皇九年(589年)廢郡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現。下轄錢唐、餘杭、富陽、鹽官、於潛、武康六縣。這就是最早的杭州城。
林星於城門前負手而立,目視美麗的杭州城,心中悵然若失。
眾人見他出神凝視,知他在思考,但所有人都以為林星只是初來杭州,升任知府,一時間感慨良多罷了,並沒有人能深刻地體會到,此刻林星心中的百感交集。
林星久久地站立,似乎沒有挪動半步的意思。
阿三忍不住提醒道:“公子,杭州到了!我們進去吧!”
事實上,一路舟車勞頓,眾人均是人困馬乏,終點在望,眾人只想快點回到下榻處,好好地休息一下,再出去美美地吃上一頓。
林星指著遙遠處道:“你們看那裡有什麼東西?”
阿三順著他的手指望去,只見碧空如洗,空無一物,下意識道:“那裡是蔚藍的天空!”
林星搖了搖頭,默然不語。
眾人面面相覷,均是一臉好奇。
許久,林星緩慢而有力道:“那裡有我的一片天空!”
他的聲音不算大,但是語言中的堅定卻讓周圍的所有人都感覺到了,彷彿所有人都在上面尋找那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
原來是這樣,阿三笑道:“呵呵!公子說的對!公子現在是知府,杭州是您的地盤,您的天空當然在杭州!”
他再次仰望藍天,道:“公子這麼一說,我再看這天空,只覺天空也變得更加美麗了!呵呵,這是否就是心情使然呢?”
林星喃喃自語道:“杭州啊杭州,但願你不要毀在我林星手中。”
這一番突兀的話,讓所有人都覺得莫名其妙。
阿三跟了林星最久,理所當然地猜測林星的意思,道:“公子是否壓力太大,擔心治理不好杭州,經略不好兩浙路,辜負了端王的一番好意?”
林星滿腹愁語,卻不知從何說起。
看見林星躊躇不語的樣子,阿三更堅定了自己的判斷,笑著鼓勵道:“公子,你不用這麼煩躁!以你的才華,小小杭州,不過是一盤小棋罷了!難不倒你的!我阿三絕對看好你,你肯定能做得比蘇老先生更好!”
林星愕然道:“什麼?蘇老先生也曾在杭州為官過?”
棒子沉寂良久,此時再不表現一番的話,恐怕要徹底被阿三蓋過風頭了,連忙介面道:“正是!那是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的事,當時蘇老先生到杭州擔任杭州知州。別看蘇老先生是個文壇巨擘,治理州縣也頗有本事。他到杭州之後,大展拳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