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部分(1 / 4)

小說:三國之北漢燕王 作者:莫再講

蕕慕峋鄭��濟揮型寺妨恕�

雖然部下重臣一再苦勸,但是劉備最後還是毅然決定,向南蠻人借兵,勢要擊敗敖烈。將漢軍趕出益州。見到劉備主意已定,文武官員們也不好再勸。只能順從了劉備的意思,推舉出費詩作為聯絡大使,前往南中與蠻王孟獲進行具體事宜的商談。

費詩精通南中的方言,且言談得體,是眼下最適合作為使者的人了,對此,劉備沒有任何意見,著令費詩即刻啟行,火速趕往南中。

南中地區,是一個統稱,因其在巴蜀之南而得名,囊括永昌的南部和建寧以及戕柯的一部分,這裡夷族人和漢族人混雜居住,後世宋朝的大理國,便是南中的一部分,可以說,南中地區地形繁雜,叢林綿延不絕,易守難攻,是個建立根據地的好地方,因此也滋生了夷族人自立的心理傾向,從數十年前開始,便不再服從漢朝的統治,推舉有有勇略,有膽識的人為首領,稱其為“蠻王”,對南中地區進行統一管理。

現任的蠻王,就是孟獲,孟獲飽讀漢人的書典,精通兵法韜略,而且武勇過人,在南中地區有著很高的威望,劉備在入主益州之初,便想徹底清除孟獲的勢力,可是卻被麾下的法正等人勸阻了下來,認為堵不如疏,趕盡殺絕不如感恩教化,應該對孟獲勢力進行循循善誘的勸道,最終使得南中徹底納入益州的版圖,後來劉備因事務繁忙,又在奢華的生活中逐漸迷失了自我,便將南中之事放了下來,現在看來,這倒成了一件好事,前提是,費詩能夠說動孟獲出兵支援劉備,而孟獲又能說服他手下的十個洞主,聚合整個夷族人的力量,出兵益州。

在費詩拿著劉備的名帖到達南中之後,面見了蠻王孟獲及其手下的諸位洞主,彼此之間進行了一番詳談,最終,費詩代表劉備答應孟獲等人,只要他們能夠幫助劉備驅走敖烈的漢軍,便准許南中地區正式自立,且蜀漢的軍隊永不犯境,世世代代和南中保持親密合作的友好關係,當南中遭遇自然災害的時候,蜀漢還將出於合作伙伴、友好鄰國的立場,無條件的給與南中物資上的幫助。

面對費詩開出來的優渥條件,孟獲連討價還價都省略掉,直接便答應了下來。孟獲可不是傻子,他知道如果不是劉備被逼到了一定的份上,是不會開出如此優渥的條件的,若是想再從劉備身上榨取一些有水,也不太現實了,不過孟獲還痛快答應下來的同時,還是向費詩提出了一個交換條件,那就是蠻兵出征的一切費用,必須由劉備來支付。這個條件看似簡單,可其中卻有很大的浮動,比如說孟獲只出動了五萬蠻兵,卻向劉備索要十萬人的軍餉,或者以夷族人食量大為由,成倍的向劉備索要錢糧,劉備就算明知不對,也沒有拒絕的可能,因為現在孟獲是他唯一的援兵,這一點,無論是孟獲還是劉備,心中都清楚的很。

費詩面對孟獲的獅子大開口,在幾經磋商無果之後,最後只好咬著牙答應了下來,畢竟他是帶著劉備的死命令來的,一定要讓孟獲出兵才行。

在雙方達成一致的第二天,孟獲和劉備暗地裡達成協議的事情,便以摩斯密碼的形式,呈遞到了敖烈的桌案之上,不用說,在偏遠的南中地區。能在這樣短的時間內搞到第一手情報的,普天之下。唯有暗影!

看著眼前的情報,敖烈的眉頭逐漸皺了起來。現在益州剛剛平定,很多事情還都沒有理順,收服的那些蜀兵俘虜,還沒有進行系統的培訓,隨時都有反戈的可能,而且冀州戰場的戰事,已經拖得太久了。再拖下去,說不定會有什麼變數出現,敖烈還需要儘早趕回冀州去主持大局,不可能在益州呆太久的時間,當然也就更加沒有時間去平定劉備和孟獲的聯手鬧事了。

幾經思量,敖烈最終還是有些舉棋不定,於是便召集了麾下的重臣。開了一個軍事會議,對目前的形勢進行分析和判斷,並商討下一步的具體行動。

作為資格最老的重臣,荀彧第一個開口說道:“彧以為,益州乃是天府之國,我們絕不能對益州失去掌控。否則很容易會讓劉備死灰復燃,但是,我國的根本,還是在北方,而冀州有失北方的門戶。斷然不能有失,因此彧主張。留下一部分人馬鎮守在成都,憑藉著成都的堅固和周邊的天險,採用防守的策略,應對劉備、孟獲的聯軍,燕王應儘快回到冀州主持大局,以安定人心。”

敖烈嘆息了一聲,說道:“文若說的很有道理,和某心中的想法基本一致。但是具體的人員劃分,我們還要進一步的商量一下,到底是留下大部人馬,還是把大部人馬帶回冀州;另外,由誰來鎮守成都,鞏固我們已經取得戰果最為合適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