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部分(2 / 4)

小說:三國之北漢燕王 作者:莫再講

,隨即認真的說道:“無論先生何時來投,某都會倒履相迎。”

和敖烈接觸的這幾日,讓田豐真切的看到了敖烈的品行,外界傳言的待人親厚、雄才大略乃是實至名歸。和敖烈比起來,袁紹無論是心胸還是氣度,無論是武功還是韜略,都相差的不可以道里計。

向張郃使了個眼色,田豐掙脫敖烈的扶持,和張郃並肩站到一起,兩人不約而同的向著敖烈彎腰行禮,口中說道:“田豐、張郃拜見主公。”

敖烈伸出雙手,各自握住兩人的一隻手臂,欣喜的說道:“某得元皓先生、雋義將軍之助,何愁不能安定天下!”張遼和魏延也湊上前來,高興地說道:“恭喜主公又得賢才、良將。”

本來,敖烈此次前來鄴城,只是因為解決財政吃緊的問題,來拉攏甄家,沒想到不但成功的把甄家拉入自己的陣營,還順手燒了袁紹的糧倉,最後又得到了田豐和張郃這兩位強有力的臂助,簡直可以稱作是意外之喜了。(未完待續。。)

ps: ps:今天的第三章來了,大琨再次祝願大家五一勞動節快樂。

第一百九十五章 洗盡鉛華

當敖烈返回燕京之後,立刻下達了一連串的命令。田豐被任命為諫言參軍,和徐庶一起,協同賈詡治理幽並軍中大小事務,同時還擔負著向敖烈直言諫納的職責,但凡是他認為事情處理的不妥善的,都可以直接向敖烈進獻直言、從中勸阻,這個職位也十分符合田豐的性格;張郃被任命為度遼將軍,接替張遼以前的職位,掌管數千人馬並予以訓練。敖烈不是袁紹,他可以容納剛直犯上的田豐和大器晚成的張郃,他對這二人的重用,與袁紹的輕視截然不同。

除了對田豐、張郃的官方任命之外,敖烈還把甄家的甄氏商會列為重點保護物件,大力扶持甄氏商會的發展,以期甄氏商會能儘快在幽並境內站穩腳跟,和萬通商會一起,擔負起幽並大軍的各種開支用度。敖烈還請甄逸在燕京學府中任職,擔任商科的講師,把經商的經驗傳授給更多的人,對此,甄逸一口答應了下來,畢竟,這也算是變相的把鬼谷子的絕學傳承於世,哪怕僅僅是商科這一門學問。

同時,甄逸還拿出相當於兩成家產的資金,交給了顧雍,等於是提前把和敖烈商定好的紅利分成,提前預支給了敖烈。甄逸這樣做,一者是為了表明甄家誓與敖烈同舟共濟的立場;再者,也是為初來乍到的甄家,贏得幽並官員的認可。兩成的資金,聽起來不多,但因為甄家實力雄厚,這兩成資金已經接近天文數字了,讓負責財政的幽州牧長史顧雍,大大的鬆了一口氣,解了幽並目前資金短缺的燃眉之急。

把事情都處理好之後,敖烈簡短的吩咐了一句,沒有大事不要打擾他,然後就帶著甄逸給他的鬼谷十三篇。一頭扎進了燕京學府中,潛心研讀了起來。漢代的人,對鬼谷子的認知可能不是十分清楚,但在後世,人們對鬼谷子的推崇,可謂是震古爍今的。鬼谷子一人身兼數家之所長,且每一門學問,都研究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他教出來的四個弟子,更是個個堪稱一時之豪傑。龐涓、孫臏是出名的戰略家,而蘇秦和張儀則是出名的縱橫家,由此可見鬼谷子的能力,當真是通天徹地,能人所不能。

躲開外界紛亂的俗事,在學術氛圍濃厚的燕京學府中,敖烈決定把鬼谷子流傳下來的十三門絕學逐一學會,然後到達融會貫通的地步。鬼谷十三篇,開篇即是縱橫論。篇中詳盡的講解了權術與言談。辯論之技巧,心理之揣摩以及人際關係的處理四個大項,用語之凝練,分析之精準。讓敖烈歎為觀止。足足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敖烈才算把縱橫論掌握了個大概。

在敖烈研習縱橫論的時候,還把諸葛亮也叫過來一起修習。因為敖烈的原因,諸葛亮提前半年離開了鹿門山學院。沒能完成學業。這件事,一直是敖烈心中最大的遺憾。敖烈知道,若是沒有足夠的文化底蘊支撐。諸葛亮不可能像歷史上記載的那樣,達到後來者不能企及的高度。就像是後世,一個人如果沒有經過高等學歷的薰陶或者刻苦的自學,是很難達到成功的,即便是有,也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絕不是普遍現象。所以,敖烈才會讓諸葛亮和自己一同研習縱橫論,以彌補諸葛亮沒能完成學業的缺失。

其實,敖烈還是低估諸葛亮的能力了。諸葛亮在鹿門山學院中,潛心學習了三年半的時間,早就掌握了應該掌握的一切,僅僅是名義上沒能完成學業罷了。不過對於敖烈不遺餘力的栽培,諸葛亮心中感激,研習起縱橫論來也就加倍的刻苦。結果,敖烈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才掌握的東西,諸葛亮僅用了不到二十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