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的絕不止西部鮮卑一部人馬,只是他們最沉不住氣,所以最先動手罷了。若是主公調遣大批人馬討伐西部鮮卑,中部和東部鮮卑聞訊,必將趁幽州空虛,率兵南下,屆時,我軍將會變得十分被動。因此,彧主張,我軍應分出主次,選擇最具威脅,同時也是最有把握戰勝的一部鮮卑先克之,其餘兩路在主力軍未分出勝負之前,應以防禦為主。”
荀彧的一番話,讓大多數人都大點其頭,表示贊同。畢竟,剛剛經過休整的幽並大軍,很多新入伍的戰士都還沒有上過戰場,沒有經歷過血與火的考驗就不能算是真正的戰士。眼下的幽並大軍主力,依舊是那些在戰場上活下來的老兵。而老兵的數量,經過沙縣一戰之後,精銳盡失,在整個幽並大軍中,只能佔到三四成的比例,以目前的戰鬥力,想要完成全方位的抗戰,確實比較困難。
輕輕點了點頭,敖烈把目光看向了諸葛亮,問道:“孔明,你怎麼看?”自從和諸葛亮一起研習了鬼谷十三篇之後,敖烈就知道,自己還是有些低估諸葛亮了,諸葛亮的大局觀和細節上的佈置,雖然不會像演義中記載的那樣“諸葛之智甚於妖”,但也不是像三國志中描寫的長於治國治軍而不擅長戰略部署,或許是因為敖烈的到來改變了諸葛亮,或許是史書中對諸葛亮的描寫有失偏頗。現在的諸葛亮,還沒有達到演義中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程度,但也遠比史書中寫的只能為相而不能為將高明瞭許多。敖烈知道,諸葛亮的才華,稱之為三國時期第一人,是名符其實的。無論是編寫演繹的羅大家還是編纂史書的陳壽。對這一點都是沒有任何疑義的。諸葛亮現在欠缺的,只是經驗上的積累,給他一定的空間和時間,他必定會給世人一個完美的答卷。所以,敖烈有什麼事,總是習慣問諸葛亮一句“孔明,你怎麼看?”敖烈的做法,既是對諸葛亮的刻意培養,同時也能激發出諸葛亮更深入的思索。
諸葛亮的位置,在呂布的對面。位居文臣第一位。聽到敖烈的問話之後,諸葛亮站起身來,先是向著敖烈躬身行了一禮,然後才開口說道:“主公,諸位,亮也贊同文若先生的提議。亮以為,中部鮮卑雖是檀石槐之子和連統領,但和連此人胸無大志,粗於謀略。實不足為懼,遣一上將,即可將其拒之門外;西部鮮卑步度根生性殘暴,喜好鞭打部下士卒。其部下早已對其心懷怨恨,迫於其淫威,敢怒不敢言而已,主公可派口齒靈便之人。到其部族內散佈謠言,並以重金買通步度根身邊親信,不出旬月。步度根所部定然發生譁變,屆時,可令高順將軍出擊,則西部鮮卑可破矣;唯獨令亮擔憂者,唯有東部軻比能所部。軻比能熟讀漢書史籍,精通謀略,實為我軍之心腹大患。主公應親自統兵北上,平定此巨患。”
頓了一頓,諸葛亮繼續說道:“然則,在出徵軻比能之前,我軍還有先做一件事。攘外必先安內,東部鮮卑與幽州境內的扶余、高句麗沆瀣一氣,扶余和高句麗早有不臣之心,早晚必定自立,我軍應作速剷除境內的不安因素,之後才能安心對外。”諸葛亮的意見和敖烈心中所想,不謀而合。扶余和高句麗,是兩個早年間遷居內地的異族繁衍而來,天長日久之後,已成氣候。劉宏在位時,單獨拿出幽州境內的兩個郡,設立成王國,供兩族子民居住,就是今天的扶餘國和高句麗國,數十年下來,這兩個小國儼然成了國中之國,時常不尊朝廷號令,如果不是敖烈鎮守幽州,恐怕他們早就反了。
對這兩個王國,敖烈也是思慮很久了,一直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方為妥善。一方面,兩國早有不臣之心,這是路人皆知的事情,但敖烈卻苦無證據,想要征討也是師出無名。另一方面,作為後世穿越者,敖烈知道在兩國境內,有著一個巨大的地下油井,就是後世的dq油田。在當今這個時代,還沒有人能夠掌握對石油的運用,如果敖烈最先開發出油田,無論是用於軍事還是民生,都將大大領先於這個時代,這一點,對敖烈可是個很大的誘惑。
一直沒有說話的賈詡,在聽到諸葛亮的分析之後,雙目之中精光爆閃,隨即消失不見,只是暗中向著敖烈點了點頭,無聲的支援著諸葛亮的策略。自從諸葛亮到來之後,賈詡已經很少發表意見了。本來,文臣第一位的座位,理應由賈詡來做,可出於明哲保身的心態,和敖烈對諸葛亮的刻意培養,賈詡自動讓出了這個位置,而退居到了第三位。不過,賈詡對敖烈的忠心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該做的工作一樣也沒有落下,都是很出色的去完成,
同時,賈詡還主動擔任起了諸葛亮老師的角色,諸葛亮的分析見解正確的話,賈詡什麼都不會說;一旦諸葛亮偶有失誤,賈詡就會旁敲側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