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趙恆,原名趙德昌,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他是宋太宗的第三個兒子,登基前曾被封為韓王、襄王和壽王,997年以太子繼位。宋真宗統治時期治理有方,北宋的統治日益堅固,國家管理日益完善,北宋比較強盛。
4仁宗趙禎(公元10101062年),宋仁宗初名受益,是宋真宗的第六子,生於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1018年立為皇太子,賜名趙禎,1023年即帝位,時年13歲。1063年病死開封,享年54歲。北宋第四代皇帝(1023年——1063年在位)。在位四十一年。在位時候宋朝進入鼎盛,但也是衰落的起點。在位後期,官僚膨脹,對外戰爭屢戰屢敗,雖然西夏已向宋稱臣,但已經出現經濟危機。而且,還有南蠻叛亂、交趾之亂。來雖有“慶曆新政”,但尚未成功。其陵墓為永昭陵。
5英宗趙曙(公元10321067年),北宋第五代皇帝,1063年…1067年在位。他是前任第四代皇帝宋仁宗的從兄弟允讓的第十三子。在位時碌碌無為,北宋就此衰落。
6神宗趙頊(公元10481085年),北宋第六代皇帝,1067年…1085年在位。即位後,對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滿,而他素來都欣賞王安石的才幹,故即位後命王安石推行變法,振興北宋王朝,是為王安石變法,又稱熙寧變法,惟操之過急,不得其法,失敗收場,不過神宗還是維持新法將近二十年。時值夏惠宗在位,母黨梁氏專權,西夏國勢日非,圖一舉殲滅羌夏。在慶州(今甘肅慶陽)大破夏軍,佔領西夏二千里土地。不過後來在永樂城之戰中慘敗,滅夏之舉未能實現。事後,宋神宗在朝中當眾痛哭。他有抱負,勵精圖治,想滅西羌,惜壯志未酬,於元豐八年飲恨而歿,享年三十八歲。其子宋哲宗親政後,竭盡所能完成父親遺志。
7哲宗趙煦(公元10771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