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山有虎,心無懼(上)
金兵撤走了,身為統帥,王爺,狼主的金兀朮,竟然是最後一批離開。臨行之際,他捋著已略顯花白的鬍鬚,依依不捨的最後望了一眼大散關,好像冥冥之中他都有種感覺,此生無望大散關,金國無望大散關。
金兀朮的這種感覺是否真實,但就歷史發展來說,金國的的確確是沒有機會染指大散關的,真正突破大散關的,是將來的蒙古人,以及更多年以後,腦袋後面栓著辮子,自稱“後金”的一群奴才之後。
望著遠去的金軍,柴青源等人紛紛鬆了一口氣。整場戰鬥他們咬緊牙關堅持著,沒有向新都城,向劉涗發去半點求援的資訊,只因為在柴青源等人看來,眼下的新都城,形勢恐怕比大散關更加危急。
甚至於當金兵大隊撤走之後,吳璘等人就找到王重陽師徒,希望師徒二人能夠即刻趕往新都城,去幫劉涗一把。
王重陽一開始還是挺不放心大散關這邊。畢竟吳璘等人的兵馬如今再沒有多大的戰鬥力,一旦岳飛狠下心來發動進攻,恐怕這些兵馬難以抵擋。雖說王重陽也知道自己師徒兩人留在這裡意義並不大,但畢竟在這個節骨眼上離開,對於大散關上的軍心卻是有嚴重的影響。
對於王重陽的這些擔憂,吳璘等人都是完全不放在心上,只是一個勁兒的催促著王重陽趕赴新都城,他們的理由也是讓王重陽難以拒絕,其中一個就是柴胡,身為師兄的王重陽,已經很久沒有見過自己這個小師弟了。
最終王重陽還是走了。
不過他還是等到金兵離開兩天,岳家軍已經開始撤軍的時候,才決意離開的。說來也是奇怪,岳家軍好像當真是一點進攻大散關的意思都沒有,之所以比金兵完了差不多兩天撤軍,那是因為岳飛也需要這兩天的時間來確定,金兀朮是否還會掉頭回來。
金兀朮既然決意撤退,其實再度折返殺個回馬槍的可能性極低,畢竟這樣的撤退對於士氣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況且這次攻伐大散關,金軍的損失並不低。來的時候,洋洋灑灑十萬大軍,等到離開的時候,金軍之中還有戰鬥力的不過區區四萬餘人,連半數都不到。
其中固然有被金兀朮刻意派出去消耗劉家軍彈藥的炮灰異己三萬餘,但還有一兩萬士兵卻是在後期的硬拼之中消耗掉的精銳。這些精銳的損失才是讓金兀朮真正心疼的,少了這一兩萬的精銳,金兀朮感覺自己在朝堂上的話語權好像都少了很多。
正是因為如此,一旦從大散關戰場之上撤出來之後,金兀朮是絕對不會再去大散關送死了,他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回去坐鎮,將那個不聽話的小皇帝完顏亶,好好的拾掇拾掇!
對於金兀朮來說最為有利的一點就是兩國之間的同盟盟約已經昭告天下,如此一來,金兀朮一路上不用擔心遭到南宋兵馬的阻截,可以讓他循著最短的路線,在最短的時間裡返回金庭。
而岳飛看起來也是沒有心思去跟大散關上的劉家軍較勁,反倒隱隱有循著金兀朮大軍的蹤跡,派出一支兵馬如同護送一般跟在金兵之後離開,如此一來,王重陽師徒兩人離開大散關前往漢中,倒也就沒有太多的擔心了。
兩人臨走之時,吳璘等人是反覆囑託王重陽,千萬不要將大散關說的太慘,他們認為即便劉涗那邊有所瞭解,也不可能太仔細,倒不是說吳璘等人想要隱瞞失敗,主要目的還是希望劉涗不要因為大散關這邊的事情而分了心。
對於吳璘等人來說,新都城才是大家的根,才是基礎,只要新都城還在,那邊大散關這邊不論有多麼艱難,大家都能堅持下來。可若是新都城都不在了,那大散關守的再好又有什麼用呢,還不都是無緣之木,無本之水了?
大家的這些心情,王重陽也是能夠理解的,面對迫切的眾人,王重陽也只好先應承下來,至於說見到劉涗之後是否真的要這樣做,嘿,王重陽是道士,可不是和尚,沒有出家人不打誑語這樣的戒律。
在這件事情上,吳璘等人實在是過於相信王重陽了。
王重陽師徒從大散關出發,要進入巴蜀就避不開漢中,理論上來說他們也可以從荒郊野嶺穿過去,只不過那樣不僅浪費時間,而且還會造成不必要的風險。師徒兩人進到漢中城的時候,才知道漢中城如今是被韓世忠麾下兵馬軍管著!
當初漢中城算是被劉涗給佔領了,可是因為兩處告急外加大散關來不及出兵,劉涗無奈之下放棄漢中城,然而朝廷在漢中城的建制算是被劉涗給徹底摧毀了,一時半會兒之間,朝廷也不可能重建漢中城的衙門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