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以,扶蘇一封書信到了蒙帥那邊。以長城軍團的監軍身份找了蒙恬化緣,又讓王芙、慶倪發動發動,搜刮一下老王家的家底。等到今日八月十日的時候,從九原、頻陽、咸陽來的人才算解決了此次人才危機。
九原調來的人是扶蘇的熟人,在上次河東運送軍資時碰到的那些殘兵的幾個軍將全農、商歡、樂峰。說來,這些人儘管有了三關口外的軍功鋪墊可因為前面損失太重,被上頭惦記上有了惡感。也算頗為不得志的,蒙恬一見扶蘇要人,想著便勾畫了過去。算是做了好事。
而頻陽來的人則是扶蘇上次和王賁見面的時候撈到的幾個不錯的種子。如王紀一,這個被扶蘇遺忘破舊的人隨著王芙一紙書信,便成了扶蘇手中的練兵千人主。還有幾個,便下發成了百將、五百主。
至於從咸陽調集來的,卻是扶蘇在咸陽時留下的種子。這些大多是扶蘇潛邸舊人,算是門客之中武力值頗高的。還有一個,則是負責在隴西商路施行的蒯徹。
蒯徹比王紀一的運氣好,王紀一儘管被扶蘇抽調了過去。可一直在咸陽坐著聯絡官的職司,儘管頗為重要,可並不得到扶蘇的器重。而蒯徹卻負責隴西商路,扶蘇一大錢糧來源的職司,自然能時常被扶蘇關注。兩人一人偏文,一人偏武。偏文的王紀一成了特科的情報官,偏武的蒯徹卻成了純粹的文職。
隨著這些人彙集到雁門郡,扶蘇的練兵大業才算真正切切迅速開展起來。
兩個軍侯、六個千人主,十二個五百主,六十個百將。各個基層武官迅速到任,一個部的架子初步搭了起來。當然,這個部眼前還是純粹的新兵,能夠承擔的作戰任務面前維持維持秩序都夠嗆。
隨著海量的軍資從善無、代縣、雲中各處轉運而來。這個新興的被扶蘇命名為大同的新軍塞也開始迅速建造起來。
而軍塞旁邊駐紮的新兵訓練也隨著一日復一日枯燥、高強度的逐漸有了成績。在教官的皮鞭的抽打下,軍靴的踹踏下,老實巴交的農村字第有了幾分軍人的兇悍。奸猾的郭坊戶子弟也有了軍人的嚴謹,紀律。
軍姿從一刻鐘到半個時辰,再到眼下動輒一個上午。烈日的暴曬之下,扶蘇手下這群新兵蛋~子不僅面板變得黝黑了不少。一個個軍人的堅強意志也漸漸樹立起來。透過軍姿的訓練,扶蘇初步讓這群以前的農民、浪蕩子、青皮甚至城狐社鼠有了軍人的氣質和形象。
用扶蘇在公文上的批覆:“軍人應是凜然有正氣。”
隨後,高強度的野外拉練。陣法訓練,軍號鼓角的指揮配合。以及充足的食物供應讓這支部隊兵丁的體力開始漸漸提升;軍人技能開始熟練。
古代說窮文富武,實際上便是讀書對家庭負擔小。但練武卻需要富裕的家庭來支撐。因為讀書儘管耗費腦細胞,可殷實些的家庭還是可以負擔的。但數十年的練武卻需要良好的營養補充,實物供應,兵械提供甚至名師指導才能練成。而且,一個合格的武者訓練出來,是需要十數年的功夫的。
小老百姓儘管身體素質不錯,可畢竟大多營養跟不上。一開始扶蘇的軍資訓練,莫說一上午。便是一刻鐘的軍資,不少營養不良的兵丁便在烈日滾滾下倒了下去。對於倒地計程車兵,扶蘇的應對是開病號補充營養,拉回去休息等補充好了,立馬丟回所在屯。為此,扶蘇從三郡招募的軍醫可不少。
因為高強度訓練,扶蘇額外付出的軍資也是耗費不少的。雞鴨魚肉自然不是天天都有的,可每個兩三天總是能嚐到魚肉腥味的。而且,飯量扶蘇是敞開供應,能吃多少吃多少。一吃完,到了點,立馬再拉回去訓練。
儘管後勤的壓力很大,但在扶蘇親自帶著六曹吏員到了大同塞後,這些壓力自然都不在是問題。
後勤供應良好,士卒身體素質逐漸改善,新兵的訓練量也逐漸上調加大。一日一日的進行中,扶蘇手中六千人的新軍隊也逐漸有了一派強軍的氣象。
時間飛快流逝,一晃眼便到了九月。
雁門郡、善無城郡守府後院。依舊是那個小院,盛夏暴曬的時間。池中亭上卻是涼爽非常,可一封書信卻讓郡守府的主人皺眉不已。
始皇較原定歷史上東巡的時間推後了兩個月。今日,扶蘇得到訊息。在上月末,始皇東巡天下。預計十一月份秋收將閉的時間會到雁門!
“來了”扶蘇喃喃道,目光看向西方和北方,漸漸深邃。
第八十四章:地國本奈何與之【二更完畢】
匈奴龍庭。wWw、
十月吹著的大風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