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部分(2 / 4)

小說:伐清 作者:熱帶雨淋

有個人擋著,平時這種座位我未必能搶到,吳女俠的位置和我一樣的好,可要多吃點別糟蹋了好座位。”

沒有說幾句話,山東人就提到了李國英的陝西兵,顯然川陝總督的標營給山東好漢留下了刻骨銘心的深刻印象。

“李國英的標營,恐怕比一般的八旗還要厲害,”聽山東人哀嘆連一個總督的標營都應付得這麼吃力,不知道該怎麼和八旗兵打後,穆譚立刻寬慰道:“反正就我的感覺,打李國英的標營可比打滿、漢八旗費勁多了,或許燕京的八旗兵更厲害一些吧,那應該和李國英的標營水平也差不多。”

“國公和李賊的標營打過嗎?”邢至聖好奇地問道,同時也充滿期望,盼著川軍能給他帶來一些希望和勇氣。

幾乎所有的人都向鄧名看去:“只有國公和李國英的標營硬碰硬過。”

雖然戰鬥過程已經進入了川軍的軍訓教課書,其他人也都能敘述一遍,不過有鄧名這個親歷者在,別人也不好意思搶他的風頭。

“嗯,是。”鄧名一邊咀嚼著食物,一邊輕描淡寫地說道,他曾帶著二百多騎兵在一個時辰裡先後與兩批川陝總督的標營甲騎交戰,總計五、六百人。

邢至聖申請肅穆,手心裡又一次微微出汗,對方遇上的人數是膠東大俠等人遇到的好幾倍,在山東川陝總督的標營一般都是百人一隊展開行動的,還沒有遇到需要他們以更大建制出陣的對手。既然鄧名還好端端的坐在對面,那應該是贏了,不過邢至聖還是不由得感到緊張。

“兩陣斬殺三百餘,俘虜百多,斬下了李國英的前任標營指揮的首級,我本人大概斬了四級吧。”鄧名用很平常的口氣說道:“至於燕京的禁旅八旗,我感覺士氣比李國英的標營要好一些,不過戰鬥技巧差不多。”

第十六節 攀談(下)

從順治下令建立綠營開始,清軍的主體就開始變成了綠營,明軍最主要的敵手也變成了綠營,不過很多綠營自己對此還沒有意識,鄧名也是在兩次東征後才意識到這一點。在川軍軍事訓練中,綠營的編制和戰鬥力強弱是很重要的學習內容,書院的教授、講習也向同秀才普及這些軍事知識。

相比川軍,山東義軍的準備就非常不足,大部分義軍對全國的軍事情況毫無瞭解,很多人對濟南府的力量都缺乏瞭解,只是知道自己身邊一畝三分地的情況。鄧名面前的幾個山東好漢,在義軍中就算見多識廣的了,也搞不清楚山東以外的外省強軍都有哪些,對清廷中央部隊的瞭解基本就是“八旗兵”三個字。

鄧名就在飯桌上給他們介紹了一下,綠營的兵員全部是招募來的,首先招募成丁,從中選拔為守營兵,再從中選拔精幹為步戰兵,更精銳的是馬戰兵。這些馬、步戰兵和守營兵丁組成了綠營部隊的主力,營兵交給將領駐紮各地鎮壓漢人反抗。而在這些營兵之上,則是四種標兵,總督指揮的督標、巡撫的撫標、提督的提標和總兵的鎮標。其中總督的標兵最有戰鬥力,也是各大總督傾力打造的直屬武力,而巡撫的撫標理論上是一省最精銳的綠營兵,但這個編制和提督的提標相近,由於巡撫時文官而提督是武官,所以巡撫的標營實際上較差,戰鬥力遠在提標之下,而個鎮總兵的親兵營,就是鎮標。比如王明德的親兵營就屬於鎮標,而胡文科的手下就是普通的營兵。

“滿清十督標,十四提標大都很有戰鬥力,除了漕運總督和漕標和河道總督的河標是湊數的,”對川軍來說漕運總督的標營就是徒有其名,根本稱不上精銳,聽說黃河總督的標營的主要工作也是設卡,裝備還比不上漕標後,川軍也把河標劃入了魚腩部隊,鄧名對二者根本看不上:“剩下的就是十二撫標,六十六鎮標,一千二百營兵,滿額是六十萬綠營披甲兵,不過實際上誰知道呢,至少李國英、蔣國柱的督標肯定是很多年都沒滿額過了。”

儘管理論上標兵會比營兵更有戰鬥力,但實際上未必,富庶的江南的營兵裝備和軍餉都有保證,而北方的標兵未必能得到應有的待遇。除了裝備差異外,還有兵源問題,大明最精銳的部隊就是秦軍,而清廷最有戰鬥的部隊就是甘陝綠營。

“西北二百多營兵,十二萬甘、陝、寧綠營,是清廷的支柱。”對於山東人感到很苦惱的川陝總督標營,鄧名給了很高的評價,雖說抬高手下敗將就是抬高自己,不過鄧名倒不是因為這個原因而是真心實意地重視西北軍:“不過永曆十二年吳三桂進攻雲貴的時候帶走了不少精銳,洪承疇也抽調了大批西北精兵,五年來我趁著甘陝綠營元氣還沒有恢復又連續攻打他們,所以甘陝綠營的戰鬥力始終不能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