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辦?”
鄧名、張煌言和將士們都無言以對,也沒有任何解決的辦法。最後想送給那個母親一些盤纏,讓她能夠平安回家,但那個婦女把明軍給她的銀子扔在地上,頭也不回地離開了。有幾個士兵看見她直奔江邊投入水中,轉眼就失去了蹤影。
其他來尋人的鎮江人雖然沒有像那個母親那麼激動,但看向明軍的眼神並不友善,充滿了悲哀和無助。有少數幸運的人在明軍的女營中找到了女兒的下落,剩下的人本打算進南京城碰碰運氣,但由於明軍駐紮在城外,守城的清兵也不肯放他們入城。
一部分鎮江人就在南京的郊外住下,打算等明軍走後再設法進城尋人。還有一部分人則掉頭向東,前去蘇州等地尋找親人的下落——既然這裡沒有,那他們的孩子可能是被管效忠的部隊掠走的,也許會被販賣到蘇州。
鄧名知道這些百姓找到親屬的機會非常渺茫,對這些小民來說,這種尋親行為也許會讓他們傾家蕩產,最後很可能孩子沒有找到,父母也沒有活路了。
“下次延平郡王再來的時候,鎮江人恐怕不會歡迎他了。”當時鄧名低沉地評價了這麼一聲。不僅是鎮江,遭到洗劫的其它城市可能也會如此。現在看到湖北空虛的府縣城防後,鄧名對衛士們說道:“如果我們拿下這些城市,最終又放棄的話,湖廣的父老以後再也不會歡迎我們了。”
“我們已經拿下了鍾祥、襄陽、谷城,先生打算在這些地方堅守麼?”李星漢問道。
“我希望能夠說服百姓和我們一起撤退,撤回三峽。不過這種大規模的遷移恐怕會讓很多百姓死在半道上,他們也未必肯和我們一起走。”鄧名感到事情很棘手,至今也沒有成熟的解決方案:“黃州府這裡,我想我們就過門不入好了。這麼多百姓,我們沒辦法說服他們都跟著我們走,就算有人肯和我們一起走,我們也沒有足夠的糧食和船隻。”
鄧名計劃派少量士兵到各個城市附近,要求城內的官吏嚮明軍繳納一定數額的軍糧,而不去佔領城池。
“如果他們肯給軍糧那當然好辦,但假如他們不給呢?”任堂能夠理解鄧名的心情,但他覺得這個方案有很大的隱患:“就算提督不打算立刻掃清湖北的韃虜,也要讓地方上的這些官吏畏威懷德。如果他們拒絕提供糧草,提督就必須攻打他們,讓其他人感到害怕;如果不管他們滿足不滿足提督的要求,結果都是一樣的話,那些頑固的韃子走狗就會看輕提督。”
鄧名琢磨了一會兒,點點頭:“既然如此,那我們乾脆就不去找他們好了。”
“這樣恐怕也不妥。”任堂繼續分析道:“現在我強敵弱,有的縣令甚至都已經逃出城外,連他們自己都很清楚是絕對守不住城的。這些城怎麼辦?提督派不派人去要求他們為我軍提供糧草?如果城內的縉紳不識相,比如說,有膽大包天之輩想拼死從虜廷那裡掙個功名,殺害了提督派去的使者,提督報復不報復?攻不攻城?”
南京還好說,畢竟城高池深,鄧名不進攻,別人也不會認為是鄧名擔憂城中百姓的命運。但如果路過這些府城時,連要求官吏們提供糧草都不敢的話,鄧名投鼠忌器的心理就會被旁人看透,將來清軍肯定會利用這一點做文章。
“仁不掌兵啊。”鄧名嘆了口氣。他雖然不想給地方上的百姓招來災難,但現在他還沒有足夠的實力,可以讓他完全按著自己的心意去行動。斟酌一番後,鄧名覺得如果自己什麼都不做的話,就是對那些向他效力的明軍士兵不負責任:“我們向沿途的所有縣城、城鎮派出使者,命令他們主動向我軍提供糧草和船隻。作為交換條件,我們不攻打他們的城市。要讓使者儘量小心,傳話的時候不要進城,以免遭到伏擊。如果有人膽敢拒絕我們的要求,那我們就要攻城。”
“遵命。”衛士們齊聲應是。很快鄧名的命令就被傳達下去。明軍一邊前進,一邊勒令附近的村莊、地方上的豪強嚮明軍提供軍需。
兩天過去了,鄧名擔心的事情還沒有發生,沒有哪個豪強、縉紳膽敢拒絕明軍的要求,他們一邊加強自己塢堡的防禦,一邊派人給明軍送來豬羊、酒類、糧食以及本地的嚮導。鄧名需要的就是這些豪強表現出馴服的姿態,他們送來的物資不需要很多,只要表現出足夠的象徵意義就可以。
好言安撫過這些地方豪強、縉紳的家僕後,明軍就紀律嚴明地從他們的塢堡、大宅邊經過,絕不在他們的土地上多做停留。
“這就是所謂的官兵、王師氣象,”任堂已經發現鄧名對這種拉攏人心的方式並不在行,就不厭其煩地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