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3 / 4)

小說:伐清 作者:熱帶雨淋

的位置,但發起衝鋒後,最早跟著騎兵衝進營地的,竟是一些位置相對靠前、跑的又特別快的無甲兵。他們抵達清軍的營帳前時,鄧名等騎兵已經衝了過去,正在驅趕最早鑽出帳篷的那些清兵,此時又有一些清兵被喧譁聲吵醒,昏頭漲腦地出來看究竟。不少顆腦袋才剛剛探出營帳,迎面就是一隻棍棒帶著破空之聲襲來,重重地敲在天靈蓋上。

很多從夢中驚起的清兵,被擊中腦殼的時候仍眼光迷茫,“咚”,明軍一棍下去帶著清脆的響聲,棍子從敵人的頭骨彈起來之後,敵兵仍是一臉的茫然。讓攻擊他們的明軍心裡也有些發毛:難道遭到全力的一棍,敵人竟然行若無事,他們難道是金剛不壞之身嗎?

不少明軍見到這個場景,其中有一些人已經想著要舉起棍子,再打一棒看看反應了,差不多在攻擊者升起這個念頭的同時,被擊中的人也會突然色變,發出“哎呀”一聲慘叫,撲倒在地,有的人一聲不吭就此再也站不起身,還有些人則仍有掙扎的餘力,抱著腦袋在地上翻滾。

至此明軍也都明白過來,不是自己下手太輕,或是對方有金鐘罩之類的神功,而是敵人反應遲鈍,完全沒有進入戰鬥狀態。心中大定的明軍更不猶豫,一部分人繼續向前,敲打著前面更多探出帳篷的腦殼;還有一些人則痛打落水狗,棍棒雨點一般地落下,全力向地上的清兵身上招呼過去。

之前無論是劉體純、袁宗第,還是郝搖旗、賀珍,都常給鄧名講解戰術,其中也有步騎的配合問題,鄧名每次都把對方的談話記錄下來,之後慢慢鑽研。每當這個時候,鄧名常常還會把衛士也都喊上,若是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一起討論。

幾個將領各有各的騎兵心得,戰術也有很大的差別,甚至彼此看不上。即使是劉體純和袁宗第這樣關係親密的朋友,儘管他們的戰術都來自於闖營,但私下裡也都認為自己的戰法更妙,若是鄧名拿著袁宗第的戰術詢問劉體純,對方肯定會建議他不要再研究袁宗第的戰術了,全盤學習他劉體純的先進方法就是。在鄧名看來,可能也就是爆破這種新型的軍事技術,大家還會開誠佈公的進行探討,但估計很快也會各自發展,形成多個門派,各有各的花招絕活——鄧名並不知道其實現在袁宗第、劉體純等四將對爆破技巧已經有所藏私了,原因既有這個時代上資訊傳輸不便的原因,也是封建軍隊中各個派系自然而然的行為。

遇到李來亨後,鄧名發現小老虎也有相似的自負,李來亨認為他對騎兵、步兵的協同戰術是闖營最正宗的嫡傳,袁宗第、劉體純他們雖然是李來亨的叔伯長輩,但絕不能代表闖營一脈的最高軍事水平。

在與衛士們探討各種闖營戰術時,周開荒是最堅定的擁護者,他認為袁宗第的各種手段尤其精妙,而趙天霸就多有不以為然之處,常常引用西營晉王系的一些戰法來攻擊闖營的思路。鄧名衛隊中人數最多的是舊川軍系,這個派系的首領李星漢認為:在戰術方面,無論是周開荒還是趙天霸都擺脫不了一貫的流寇作風,其它戰術,比如步、騎的配合,李星漢認為鄧名最應該相信的是川軍的經驗,畢竟這是正規戰術,在堂堂對陣方面,川軍的方法顯然要比流寇的野路子要強很多。

為此李星漢和趙天霸、周開荒常常爭得面紅脖子粗,當著鄧名的面大喊大叫,這是大明官兵三百年的沉澱積累,是價值連城的知識財富。

李星漢的話雖然引起了鄧名衛隊的一片嗡嗡喝彩聲,但也導致趙天霸和周開荒同仇敵愾,周開荒立刻冷嘲熱諷:三百年的沉澱積累,被闖、西兩營打得滿地找牙,這麼沒用的知識不要也罷;而趙天霸則挖苦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堅持傳統的明軍都被韃子消滅了,現在剩下的都是闖、西兩營的人馬。

最後還是鄧名出來打圓場,同時嚴禁互相批評——鄧名發現如果允許互相批評,最後就會變成無休無止的互相貶低,各個派系的人都會拿著顯微鏡(如果他們有的話)去尋找其他派系戰術上的缺點,然後進行無限放大,上綱上線,以偏概全,稱其為一錢不值;而在維護本派系戰術時,即使明知是錯誤也要堅決捍衛,強詞奪理,極力狡辯,一定要把本派系的理論說成是完美無缺雖然夔東眾將和這些衛士都不是文人,但鄧名發現他們給本派系戰術文過飾非的本事其實一點兒也不差。

因此鄧名的戰術研討會,只研究各派的共同點,絕不涉及差異點。任何理論或是思路,鄧名覺得只要能被各派都採用,那就說明有合理之處——當然如果與科學相違背,可以被證偽的共同點,比如類似和尚能導致火藥威力大增之類的,鄧名也毫不猶豫地摒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