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當。既然有一部分被袁宗第吸引走了,那鄧名就有信心在野戰中擊敗渝城附近的留守部隊,更覺得清軍可能不敢應戰。
但明軍巡視了一段江岸,始終沒有發現值得登陸攻擊的目標。李國英早就認為明軍不會在第一波援軍中派出強大的陸軍,也知道清軍會迅速失去江面的控制權,所以未雨綢繆地進行了一些預防:沿途的清軍都設有臨時的營地,戰兵也結成較大規模的集團,擁有一定的自衛能力。
這些部署孫思克沒有更改,因此沿途沒有以分隊規模行軍的清軍披甲部隊,鄧名倒是看到了一些輔兵,不過不值得為攻擊輔兵而登陸,這些人第一不瞭解局勢,第二,一看到明軍登陸就會扔下東西逃走。明軍就算有信心在野戰中取勝,也不能在靠近補給基地的地方魯莽地登陸,滿山遍野地搜尋幾個輔兵,那就不是自信而是自大了。
向下遊行駛了十餘里,總算發現了一個規模較大的清軍縱隊,這個縱隊正向渝城方向行軍。
“這裡面的披甲看上去大概有一個營?”這個縱隊裡可能會有一位清軍的將領,全隊的披甲估計在千人上下,是明軍有能力制服的。
不過清軍看到明軍的艦隊漸漸逼近,明顯地開始戒備。明軍登陸要比較長的時間,不能距離太近以免遭到清軍的反擊;也不能太遠,免得清軍向北遁逃。
鄧名下令搜尋四周,清軍以這麼大規模的縱隊為單位行軍讓他有些意外。大的縱